家自主性问题嵌入在对波拿巴复辟过程分析中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说马克思
《路易·波拿巴
雾月十八日》开创
事件社会学分析范式,那
蒂利
这部著作就开创
微观比较历史分析范式。
第三个典型例子来自福柯。福柯展示当代西方社会学中与美国主流学界风格迥异
历史社会学思路。在福柯对所谓“古典时期”振聋发聩
危机诊断中,其分析
入手点几乎都是被史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共同无视
各种小事件:从中世纪结束时麻风病
消失到18世纪精神病院
诞生,从1757年达米尔在断头台
公开受刑到1840年梅特莱农场作为第
所真正
监狱
诞生,从1701年图扎尔被送入比凯特城堡到1707年米朗被送入夏朗德医院,从17世纪教士关于禁欲和道德禁忌
手册到19世纪《
隐秘生活》
匿名出版(福柯2001a;2003a;2003b;2005)。福柯著述
最大魅力在于将尼采式
理论洞察力与谱系学风格
经验感受力完美地结合在
起,将他关于西方现代性、权力/知识、治理术等理论奠基在对若干关键历史事件
细节捕捉上。在他最重要
著作《规训与惩罚》
开篇,没有任何理论分析,仅仅直接采用
1757年达米安公开被处决
新闻报道与1837年巴黎少年犯监管所
作息时间表,前后两相对照,就已然传达出
惩罚体制巨大
风格变化。
称之为:“不着
字,尽得风流。”当然,在《规训与惩罚》中并非只有叙事,叙事与分析是穿插进行
;它所涉及
也不只是
两个完整
事件过程分析,而是在监狱诞生过程中若干事件过程
分析。但值得注意
是,事件对福柯
理论分析来说绝不是零星
、信手拈来
例证,这些所谓“特殊性”
事件与他做
“
般性”分析是水乳交融
,紧贴在“关系/事件”
表面,而不是由表及里、由事入理
深浅关系。正如福柯自己所说
:“效果史颠倒
通常在
个事件
爆发与连续性
必然性两者之间确立
关系。整个历史学(神学
或理性主义
)
传统都倾向于把独特事件化入
个理念
连续性之中,化入
个目
论运动或
个自然
链条中。然而,‘效果’史是从事件最独特、最鲜明
地方使事件显现出来。因此,事件就不是
次决定、
项条约、
段统治,或
场战斗,而是相互对立
力量构成
种关系,是被篡夺
权力,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
种使自身脆弱、松懈,并毒化自身
支配,是
个戴着面具
‘他者’
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