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是。必须适度,既不可太紧,也不可太松
DHiHUM」(西藏人念成OmAhHungBenzaGuruPemaSiddhiHung),这是莲花生大士咒,是切佛陀、大师和证悟者咒。在这个,bao力、混乱时代里,具有强大安详、治疗、转化和保护力量。安静而非常专注地念这个咒,让你呼吸、咒和你知觉慢慢合而为。或者以特别方式诵咒,然后把心安住在诵咒后深度寂静中。
即使已经熟练这个法门辈子,有时候仍然会为咒力量感到惊讶。几年前,在法国里昂主持个禅修营,共有三百人参加,大部分是家庭主妇和心理治疗师。已经教整天,但他们似乎要把大部分时间都跟在起,毫不留情地问问题,个接着个。黄昏时,整个人垮掉,整个房间充满沉闷气氛。因此,就念这个刚刚提到咒。非常惊讶,念咒竟然有如此力量;在几分钟之内,感到精力充沛,周遭气氛改变,全体听众似乎又变得神采奕奕而迷人。这种经验次又次发生在身上,所以知道它绝不是偶然「奇迹」。
禅坐中心
禅坐时们该「抱持」怎样心呢?什都不做,随其自然就行。位上师把禅坐形容为「把心悬挂在虚空中,毫无所着」。
有句名言:「如果心不造作,就是自然喜悦,这就好象水如果不加搅动,本性是透明清澈。」常常把禅坐中心比喻为罐泥水:人们愈不理会或搅乱它,杂质就愈会沉淀到罐底,水自然明净本性也就会呈显出来。心本性也是如此。任其自然,不加改变,它就可以找到喜悦和清明真性。
因此,千万不要让心有任何挂碍或负担。当你禅坐时,千万不要刻意去控制它,也不要勉强让心宁静。不要过度严肃或觉得你正在做某种特殊仪式;甚至不要有你正在禅坐观念。让你身体保持自然,也让你呼吸保持自然。把你想象成虚空,接纳着整个宇宙。
微妙平衡
禅坐如同其他艺术,在放松和警觉之间必须维持微妙平衡。从前有位比丘名叫亿耳,跟随佛陀位最亲密弟子学习禅坐。他无法体会应该抱持什样心态,很努力想专注,却感到头痛。因此,他就放松心情,结果睡着。最后他请求佛陀帮助。佛陀知道他在出家之前是位出名音乐家,就问他:「你在家时不是擅长拉琴吗?」
亿耳点头。
「你如何把琴拉出最好声音呢?是在弦很紧或很松时候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