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тоисторическогособытия”(纪念某历史事件),似乎还从来没有人说过“памятипамяти”(纪念记忆)。而事实上,对于已故宗亲、自家族、犹太民族、世界文化之“记忆”正是本书艺术描写与哲学思辨核心客体,而纪念“记忆”、凭吊“记忆”、为“记忆”树碑立传则正是本书创作主旨所在。
那,该如何翻译呢?
不妨参考下英文译法。所知道英译名有两个,个是“Post-memory”,意为“后记忆”,与“后现代”“后哲学”“后历史”等表达同属个序列,但作为本书译名似乎并不妥切,更何况书中单有章是专门论述“后记忆”;另个是“Memoryinmemory”,即“记忆中记忆”,语义不确。当然,此处“inmemory”或许还可视作“inmemoryofsomebody-something”缩略形式,即“纪念某人或某事”,Memoryinmemory则可解释为“以记忆作为纪念”。但从语义上来讲,与Памятипамяти对等英文表达应为Inmemoryofmemory,之所以说成Memoryinmemory,或许是为从形式上更加贴近原文设计。
那,该如何译成汉语?
先后转换几种思路:《记忆中记忆》《记忆记忆》《忆中忆》《记忆平方》等译案,语义上是不准确;《纪念记忆》或《记忆纪念》,语义明确,却丢失设计感。沉吟数日之后,才最终敲定《记忆记忆》这译名,理由如下。
首先,从形式、发音及设计感来讲,这表达最贴近原文——两个词形完全相同词汇相叠加,而且,正如Памятипамяти会令俄国读者略感新奇样,“记忆记忆”也多少会令中国读者颇费思量。其次,从汉语语法来看,“记忆记忆”这动宾结构表达并非生搬硬造,对汉语不够尊重。“记忆”词在汉语中虽通常用作名词,鲜以动词出现,但构成该词两个单字——“记”和“忆”却均有动词属性,因此,将“记忆”作为动词使用亦未尝不可,而且也并非没有先例,比如有本书就叫做《记忆青春》。最后,从本书内容来看,“记忆”恰恰是纪念“记忆”最佳方式:方面是“记”,即记忆物质载体,比如日记(如已故姑妈每日不断时光流水账)、已故宗亲往来书信、家族相册里老照片、各种遗物、各类文物古迹、博物馆各类展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