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内部,赵简子方面抵抗齐、卫攻击,方面平定国内叛乱,先后攻占朝歌、邯郸,叛乱中行氏、范氏逃奔狄人或齐国。赵简子取得最后胜利。
这时晋国,只剩下赵、智、韩、魏四家大寡头共同执政。赵简子和东方联盟作战几年里,那三家都躲在后面观望,智氏更趁机要挟赵家,扩充自己地盘。
周王之外,还有个对等王,更何况历代楚王梦想,是取代洛阳周王,统治整个中原世界。孔子给楚王服务,就是站到周人政治理念、文化传统对立面。偏偏他研究、传承,又都是周人政治文化。这个自相矛盾抉择让孔子很为难。
要是楚王能直接划给孔子小块立国传世,像楚昭王打算过那样,孔子也能放下那些虚名顾虑,踏踏实实替楚王服务。把周人那套理论改头换面下,就说楚是继承夏、商、周第四个天命王朝,也不是什难事儿。但现在没这机会,楚人还不知道立个什人做新王,新王能不能再封他做小国君也是未知数,孔子没勇气去探索。
他已经六十多岁,可以尝试时间不多,万实惠没捞着,把自己前半辈子辛辛苦苦弘扬周文化形象也给毁,那才是逮不着狐狸惹身骚呢。
思前想后,孔子下不决心去楚国,他决定还是回北方,去卫国。他说:“夷狄虽然有国君,有君臣秩序,还不如中原没有君主(政在大夫寡头局面)呢。”29这像是对自己安慰,或者解嘲。
在孔子时代,从贵族变成小“国君”可能性是存在,所以孔子曾经夸赞他弟子:“冉雍就是当个‘南面’诸侯也够格!”30王和国君上朝时才坐北朝南,其他贵族在自己家,都是坐在东墙下,西边留给客人,后世管主人叫“东家”,管客人叫“西宾”,就来源于此。后世人往往觉得孔子夸冉雍话太大逆不道,其实按春秋规矩,大国之君随时可以分封出附庸小国,没什敏感忌讳。
弟子纷纷掌权
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下半年,孔子63岁,他离开淮河流域,回到中原,还是在卫国落脚。
孔子晚年这几次南北往返,都要经过郑国或宋国,但史书没有任何事件记载。应该和他第次经过时样,当地政界根本不理睬他,没什可写。
这时北方局势正在发生大变化。
去年,老齐景公死,国内贵族矛盾爆发出来,频频有大贵族斗争失败、出局。贵族们都想拥立和自己关系好公子,导致国君更迭频繁,国势衰弱,无力再与晋国对抗,东方联盟彻底瓦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