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仇?如何报仇?”“杀光秦人!烧光咸阳!”
“还是先练好剑术再说。”老人冷冷笑。
“不!项羽要练万人敌!剑,人敌罢。”
“好,有志气!”老人奋然低声,“叔父教你兵书战策,长枪大戟!”
四月初,皇帝行营抵达会稽山。
在当时南方山脉中,会稽山是最具神圣性名山。这会稽山古名防山,又名茅山、栋山。栋者,镇也。意此山乃扬州之镇也。其山形四方,上多金玉,下多玦石。据《越绝书》云,黄帝曾在这座山中留下金简玉字谶书,究竟预言什,却没有人知道。但是,与会稽山关联最紧密神性,还是大禹种种遗迹。首先,会稽山之名便是因禹帝在治水成功之后大会诸侯于此山,计功封国(会计),由此更名为会稽山;会稽者,会计也。其次,大禹在即位第十年东巡,崩逝于会稽山,也葬在会稽山。后世《水经注》记载大禹陵神秘:“山上有禹冢……有鸟来为之耘,春拔草根,秋啄其秽,是以县官禁民不得妄害此鸟,犯则刑无赦。山东有湮井,去庙七里,深不见底,谓之禹井。”后来,夏帝少康封少子杼到会稽山,专守护祖先大禹之陵庙;杼后裔繁衍至东周,便成当时越人越国。著名越王勾践部族,便是大禹之夏部族后裔。
嬴政皇帝登临会稽山,是要隆重地祭祀大禹。
在五帝之中,禹是最具事功精神个。五帝之中,后人唯冠禹帝以“大”字,绝非虚妄之颂,实因其功业超迈前代,奠定华夏文明之根基也。治水以救民,划九州而立制,设井田以安农耕,封国建制以明国家,设天子百官并常备军队以统诸侯……凡此等等,言以蔽之,华夏族群迈入国家时代,自大禹始也。可以说,在嬴政大帝之前,大禹所开创诸侯封建制之中国,直延续近三千年。唯其如此,嬴政皇帝对禹帝尊奉是发自内心,登临会稽山祭祀大禹,也绝非望祀舜帝那般更多地具有宣教意味。
祭祀大禹之后,嬴政皇帝执意登上会稽城外最高座山峰,在这里眺望南海,伫立竟日不去。这座山峰被后人称为秦望山,《水经注》云:“秦望山,在州城之南,为众峰之杰……自平地以取山顶七里,悬瞪孤危,径路险绝。扳萝扪葛,然后能升。山上无甚高木,当由地迥多风所致。”如此高逾七里且路径险绝之高山,此时业已赢弱嬴政皇帝要执意攀登,全在于心头积压对南海诸郡忧虑。
放眼华夏,北方已经安定,长城已经即将竣工,大体可安也。唯独这与闽越相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