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缉拿到罪犯。
也就是说,这件震惊天下大谋杀,案件当时并未告破。
为此,这次大谋杀给帝国君臣敲响复辟势力已告猖獗警钟,将帝国君臣从“天下和平”、“靡不清静”时势评估中解脱出来。时隔年余,嬴政皇帝微服出行关中,夜行兰池宫外,又遭数名刺客突袭。若非随行四武士力战击杀刺客,嬴政皇帝也许那次就真被复辟势力吞没。博浪沙大谋杀事件,兰池宫逢盗遇刺事件,是帝国新政个重大转折点。此后,嬴政皇帝与帝国权力注意力,发生个极为重要转折性变化——从全力关注构建文明盘整天下,转为关注对复辟暗潮查勘,终于导致三年之后(始皇帝三十四年)对复辟势力公开宣战。从大巡狩而言,博浪沙大谋杀事件,也导致嬴政皇帝出巡使命重大改变——从相对简单新政宣教,转变为巡边、震慑复辟与督导实际政务三方面。这转变,从马上就要到来又次大巡狩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轨迹。
第四次大巡狩,在始皇帝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时年嬴政四十五岁。
这次大巡狩路线是:咸阳——经旧赵之地——入旧燕之地——辽西郡——碣石——返回再经燕赵旧地——经上郡进入边地——巡视北边——南下归秦。这次大巡狩在史料中记载得最为简单,然实际意涵却最为丰富,主要大事是:碣石宣教新政,督导迟滞工程(坏城郭,决川防),部署求仙事,巡视九原并部署反击匈奴战事。若将史料残留“点”联结起来,这次大巡狩实际作为,则立即清楚地表现出内在轨迹——这次大巡狩,无疑是嬴政皇帝即将实施内外战略预备举措。这个内外战略是:对外大举反击匈奴,对内大举镇压复辟。这两个大战略,是紧密相连个整体:镇压复辟必须以肃清长期边患为保证,巩固边地又必须以整肃内政为根基。
尽管史料对嬴政皇帝北巡只有最简单九个字:“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然只要将前后事件通联,这九个字分量便大大不同。就事实说,匈奴长期为患北边,此时秦军已经退守到九原黄河以南北地郡与上郡驻扎,连紧靠大河“河南地”也成匈奴不固定领地。要举占据河南地,并扫灭阴山草原匈奴主力,将匈奴部族驱赶得远离华夏,便要大举歼灭匈奴有生主力骑兵;而要真正做到举大胜,没有通盘战略筹划是不可能。此时九原直道尚未修成,粮秣兵器仍得通过上郡输送,诸方协同尤其要紧。事实上,正是在这次北巡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