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秉性才具使然,李牧谋定抗秦方略,深具长远目光。
所谓居中,依据赵国大势决断赵军战位也。
其时,赵国疆土共有五大郡,自北向南依次是:云中郡(包括后来吞灭林胡之地)、雁门郡(包括后来吞灭楼烦之地)、代郡(三十六县)、上党郡(包括后来接纳韩国上党郡,共计四十县)、安平郡(与齐、燕接壤)据杨宽先生《战国史·战国郡表》,其中未录县数者,不可考也……其时,郡县制在各国并不完备,尤其是山东六国,不归属于郡独立县与自治封地寻常可见。譬如目下之赵国,国都邯郸周围百里当是王室直领,再加四面边地常因战事拉锯而盈缩,故所谓郡数,只能观其大概,而非后世国土疆域那般固定明确。五大郡中,上党郡独当其西,南北纵贯绵延千里,几乎遮挡赵国整个西部。秦国大军西来,以太行山为主轴南北向连绵山地横亘在前,正是天险屏障。上党郡东北部井陉山地带,若从整个太行高地构成西部屏障看,其位稍稍居北;若从背后东部本土看,则正当赵国中央要害,譬若人之腰眼。若秦军从井陉山突破东进,则举将赵国拦腰截断,分割为南北两块不能通联,赵国立时便见灭顶之灾。李牧为赵军选定井陉山为抗秦主战场,其意正在牢牢护住中央出入口,北上可联结云中郡边军,南下可联结邯郸腹地各军,从而使赵国本土始终浑然体,以凝聚举国之力抗击秦军。只要中央通道不失,无论秦军南路北路如何得手,都得步步激战挤压,赵国便有极大回旋余地。
所谓居险,依据山川形势决断赵军战法也。
太行山及其上党山地之所以为天险屏障,在于它不仅仅是道孤零零山脉。太古混沌之时,这太行山南北连绵拔地崛起,轰隆隆顺势带起道东西横亘百余里广袤山塬。于是,太行山就成南北千里、东西百余里甚至数百里道苍莽高地。这道绵延千里险峻山塬,仅有东西出口八个,均而论之,每百余里个通道而已。所谓出口,是东西横贯峡谷通道,古人叫做“陉”。这八道出入口,便是赫赫大名太行八陉。自南向北,这八陉分别是: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关于上党与太行八陉之细说,见本书第三部《金戈铁马》……李牧选定井陉山,是自南向北第五陉所在山地。井陉山虽不如何巍巍高峻,然却在万山簇拥中卡着条峡谷通道,其势自成兵家险地。赵军只要凭险据守,不做大肆进攻,秦军断难突破这道峡谷关塞。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