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冷笑道:“王使命贵,边军医拙,回邯郸救治方不误事。”说罢抖马缰,率马队径自飞驰去。
旬日之后,李牧大军全部集结于井陉山地。
自与庞煖班大将分道,李牧已经清楚地觉察到自己孤绝处境。副将司马尚追随李牧多年,劝李牧不要轻易决断此等大事,不妨与庞煖再度会商共决。反复思忖之下,李牧接纳司马尚劝告,派司马尚秘密会晤庞煖,终于达成盟约:李牧大军专事抗秦,然支持庞煖等抛开春平君秘密举事;但能诛杀赵迁郭开而拥立公子嘉为赵王,李牧决意拥戴新赵王,拥戴庞煖领政治国。庞煖等之所以欣然与李牧结盟,并接受李牧不卷入举事方略,在于庞煖完全赞同李牧关于秦军主力攻赵必将发生评判。其时,若没有李牧大军全力抗秦,纵然宫变成功,赵国已经崩溃甚或灭亡,宫变意义何在?以实际情形论,抗秦大战庞煖不如李牧得力,宫变举事李牧不如庞煖得宜,两人分头执事,不失为最佳之选择。而李牧之所以终于赞同结盟举事,要害在于庞煖提出抛开春平君而由腹地赵军班大将举事方略尚觉踏实。李牧久在军旅,对元老党举事方略历来冷淡以对,其根由与其说对郭开洞察不明,毋宁说对春平君班元老拖泥带水与浮华奢靡素来蔑视,而对其能否成功更抱有深深疑虑。而庞煖初来,李牧拒绝,同样是李牧疑虑之心尚未消除。经司马尚劝说而李牧最终接纳,也是李牧得多方斥候探察,知庞煖等确实不再与春平君元老党勾连,遂决意支持庞煖举事。
如此盟约达成,边军班大将无不倍感亢奋,原先渐渐离散军心由是陡然振作。及至秦国大军逼近赵国边境军报传来,李牧大军已经恢复往昔上下同心剽悍劲健,全军片求战之声。
李牧选择抗秦方略是:居中居险,深沟高垒,迟滞秦军,以待战机。
看官留意,李牧将兵大战,数十年无败绩。在战国名将中只有三人达此煌煌高度,曰吴起,曰白起,再曰李牧。而这三人之统兵性格,竟然惊人相似:机警灵动如飘风,深沉匿形如渊海,猛勇爆发如雷霆,生平从无轻敌骄兵之热昏。言以蔽之,狠而刁,勇而韧,冰炭偏能同器。仔细分说,吴起终生七十六战,尚有十二场平手之战;而白起、李牧,却是生大战连绵,战战规模超过吴起,却是次次完胜,根本不存在平手之战。由此观之,白起、李牧尚胜吴起筹。若非李牧后来惨死,以致未与王翦大军相持到底,而致终生无中原大战之胜绩,李牧当与白起并列战神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