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不可须臾离者。历史又如棋谱然,若据棋谱以下棋,善运用之,必操胜算,若熟悉历史,据之以致用,亦无往而不利也。
这段话明白晓畅,无须再做解释。值得注意是,章太炎这里提到历史如家之家谱。梁启超在清末倡导“新史学”时曾宣称中国二十四史是二十四姓之家谱。此论发表之后影响极广,不少热衷于趋新学者逐渐形成轻视历代正史、忽略正史中所载政治兴亡之事习惯。章太炎认为,要想提倡以致用为旨归读史之道,必须溯其根源,重新检讨梁启超这个观点。在他看来:“如组织家庭,若不看家谱不明世族,则亲疏不分,视其同族若路人,此家未有能兴盛者。今知不看掌故家谱之害尚如此,其不明史志之害,岂不尤甚于斯欤!故谓历史为掌故亦可,谓之为民族家谱亦无不可。”
通过此次北游,章太炎观察北平各大学学风,深感其有悖于旨在挽救民族危亡致用之学。他自言:“余去岁游宛平,见其储藏之富,宫墙之美,赫然为中国冠弁。唯教师亦信有佳者,苦于薰莸杂糅,不可讨理。惜夫圣智之业,而为跖者资焉。”当然,北平学界后续动向,某种程度上印证章太炎观察。1934年,胡适借出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之便,在另位手握大量学术资源学界名流傅斯年帮助下,着手精准清除北京大学文科中章太炎门生,他们架空时任国文系系主任章门弟子马裕藻,逼迫后者向校方递交辞呈。此举让胡适及其同好彻底控制北京大学文科。
1932年下半年,金松岑、张麐、李根源在苏州发起讲学活动,邀请章太炎同参加。不久之后,金松岑与陈衍组织成立国学会,章太炎也颇为积极地加入其中。但没过多久,由于和金松岑在学术宗旨上有明显差异,加上人事方面纠纷,章太炎决定退出国学会,另成立个能够贯彻自己学术理念机构。1934年秋,章太炎从上海迁居苏州。1935年9月,章太炎在苏州成立章氏国学讲学会,同时创办《制言》杂志,宣传自己学术主张。在这期间,蒋介石委托丁惟汾来“慰问”章太炎,并送给他笔资金,希望他专心讲学,勿再议论时政。章太炎自然不会受蒋介石笼络,他将资金收下,用于章氏国学讲习会与《制言》杂志日常开支。
章太炎可用“修己治人”四字概括。他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当今之世,讲学救国,但当取其可以修己治人,不当取其谈天论性。”“今不为腐儒之论,能修己则事尽善矣。所谓修己者,非但人之修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