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义所论述那样神圣。如果超出防御外敌任务,变为侵略他国先锋,那这样国家就没有存在正当性。最后,与国家有关政治事务往往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特别是离不开民众支持,但近代国家主义论述却常将其归功于某人,让其余大多数人默默无闻,通过突出政治领导者功绩来激发人们爱国之念,这其实也属于颠倒是非之举。
联系19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常常以国家利益为借口来掩盖社会矛盾、巩固自身统治,并时常把让本国统治阶级获利最多殖民扩张活动说成为国家整体利益现象,章太炎这些观点就显得极有洞见。在晚清政治论说里,受到日本国家主义影响,不少人常认为近代国家从民族主义变为民族帝国主义是种历史必然,中国要想在列强竞逐时代里生存,就必须效仿列强之所为,使自己变得和它们样。而在章太炎视域里,这样政治主张并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中国未来发展也绝非仅此条路可行。而要想探索其他实现救亡图存目标方案,就先得揭示近代国家主义本质,拆穿在这意识形态话语笼罩下资本主义国家“神秘性”与“神圣性”,为开启更为广阔政治视野创造前提。
必须注意到,章太炎虽然批判近代国家主义,但他并不简单否认世间所有国家存在价值。他说:“爱国之念,强国之民不可有,弱国之民不可无。”像中国、印度、朝鲜、越南等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国家,为抵御强敌,必须加强国家实力。而这些地区反抗侵略过程,恰恰也是它们在用行动批判近代西方国家主义过程,因为这让那些打着国家主义旗号进行对外扩张国家无法实现其野心。在这个意义上,对于弱国来说,“他国日不解散,则吾国不得不牵帅以自存”。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章太炎不同于当时无z.府主义者。他对国家主义批判,与他反对帝国主义、强调救亡图存思想并不矛盾。
在近代西方,国家力量膨胀往往依靠宗教势力为其背书。在对外扩张过程中,传教士与殖民者往往相辅相成。而在基督教话语里,是否“文明”常以是否信教为标准,那些不信奉基督教国家和地区,就被视为“半文明”或“野蛮”之地,那里民众就理应被殖民者和传教士支配。因此,要想深入批判近代国家主义,要想实现名副其实个体独立,还需要对基督教展开剖析。在发表于1906年《无神论》里,章太炎指出:“惟物之说,犹*p等;惟神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