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杀人案审判现场如同大学讲堂,法庭上充斥着与DNA型有关专业词汇,环视圈,不禁疑惑,在座到底有多少人能够理解这些内容?法官能听懂吗?
曾经是被告,如今成为被害人菅家也是头雾水。毕竟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这是个难以理解世界。检方越是死守阵地,场面越是混乱。
面对没完没争论,焦虑起来:司法鉴定过程中,请不要将错误实验方法称之为科学!所谓科学,是实验结果可以重现、实验结论可以向世界推广学问。检方之前直拒绝再鉴定,还把试样常温放置,
法实施鉴定。当被问及鉴定结果时,他回答:“DNA型确显示出来,但(由于没有标记物)不知道到底是什型号。”
辩护律师问道:“本田教授也用MCT118法,为何您二位结果会有这样差异?”铃木教授回答:“这恐怕是熟练度差异。本田教授长期从事研究,所以有办法得出结论。对于们之间出现差异,也很吃惊。”
本田教授则讲出鉴定过程中与铃木教授通话时内容:“直以为铃木教授没有用MCT118法做鉴定,可四月中旬后,他告诉,他也紧急实施MCT118法鉴定,菅家DNA型是‘18-29’。(衬衣上)24虽然出现,可是18并没有出现。于是说,这样啊,24出现就好。”
鉴定人之间交流是得到审判长同意。本田教授话证实铃木教授也检测出数值24。
这个事实令人震惊。
可检察官依然无视。为捍卫科警研科学鉴定权威,他们用法庭上那些满是数字与记号文件,全力攻击本田鉴定。
法庭上检察官仿佛潘多拉,拼命想要盖上潘多拉魔盒。
他们到底想守住什东西呢?是科警研威信、“饭塚事件”判决,还是“DNA型鉴定神话”?
法庭上双方诉求明明都是无罪判决,可检察官与辩护律师围绕MCT118法鉴定争论愈演愈烈。
“采用123bpLadderMarker……”“反对!”“将‘16-26’替换为‘18-30’是否是误导?”“你们根据是什?”“当然是科警研论文!”“如果看条带……”“PCR增幅是失败。”“这是诱导提问。”“重复!”“轨迹……”“多态性……”“提问内容与主题无关。”“PCR副产物……”“反对!”“根据密度图所示……”“这是争论范围内问题。”“酸性磷酸酶活性……”“位点不同。”“等位基因类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