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失去巴金上海,好像没缺少什,其实不是这样。他身上所带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旦抽离,城市却失重。何况,跟着先后走,还有黄佐临,还有谢晋,还有陈逸飞……
上海永远不会缺少文化人,也不缺少话题,也不缺少名号。缺少,往往是让海内外眼睛亮文化尊严。这种尊严来自于高度,来自于思考,来自于忧郁,来自于安静,因此看起来与喧腾市声格格不入。
就像鲁迅不是“海派”,章太炎不是“海派”,巴金也不是“海派”。但正是这种看起来“不落地”存在,使这座城市着实获得过很高文化地位。
座普通城市文
盗名”、“欲盖弥彰”、“虚伪毕现”、“伪君子”,甚至用通栏标题印出这样句子:“巴金不得好死”。
总之,这些人集中想得到切负面成语,当作石块,密集地扔向个奄奄息老人。
觉得现在这些“传媒达人”比当年造反派,bao徒还恶劣万倍,因为当年,bao徒向巴金进攻时,他才六十岁,而今天向他进攻时,他已百岁。
世界上任何黑帮土匪,也不可能向个百岁老人动手。今天中国文化传媒,怎反倒这样?这对比就不禁让人惊讶:这种滔天深仇从何而来?
认为,滔天深仇、反常进攻,全都来自于巴金关于建立“w.g博物馆”呼吁。因此,轻言“‘w.g’早已过去”、“‘w.g’不会再来”,还为时过早。你看仅仅在文化人中间,还埋伏着这多“w.g”式地雷,时时准备爆发。他们中部分,现在又多重“异见人士”身份。其实这些人物“异见”,是主张重新返回“w.g”,而他们言谈举止,早已彻底返回。
对于这种人,最早反击倒是身在海外刘再复先生,他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写道:
现在香港和海外有些人化名攻击巴金为“贰臣”,这些不敢拿出自己名字黑暗生物是没有人格。歌德说过,不懂得尊重卓越人物,乃是人格渺小。以攻击名家为生存策略卑鄙小人,到处都有。
刘再复先生不知道是,他发表这篇文章之后没多久,那些人物已经不用化名,而是在中国文化传媒界大显身手,由“黑暗生物”变成“光明天神”。
你说,巴金能不忧郁吗?
忧郁不仅是他。当百岁老人终于闭上眼睛时候,这批人比他出生时候更威风,比他受难时候更嚣张,而且,社会对他们完全无力阻止,反而全力纵容。你说,历史能不忧郁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