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少得多,因此们看到
关于不平等
数据,大多数都是收入数据。收入不平等数据有时候是来自消费调查,而不是来自实际收入数据,因为收入数据更难获取。
测量收入不平等程度方法有许多。5其中最常用
是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由意大利统计学家科拉多·基尼(CorradoGini)于1912年提出。如下图所示,它是对真实收入分配(由图中洛伦兹曲线[Lorenzcurve]6表示)和彻底平等
情况(由图中
45度线表示)进行比较。洛伦兹曲线画出
最底端x%
人口
累积总收入占整个经济总收入
比重。基尼系数
计算方法是:用洛伦兹曲线与45度线形成
区域除以整个下三角
面积,也就是(A/A+B)。
最近,在剑桥大学
同事加布里埃尔·帕尔玛(GabrielPalma)注意到,不管各国
政策如何,各个国家中间50%人口
收入占比其实非常接近,差距较大
其实是两端人口
收入。因此,他建议使用顶端10%人口与底端40%人口
总收入比值[5]来测量
国收入
不平等程度,他认为这个方法更准确,也更容易计算。7这个方法被称为“帕尔玛比值”(Palmaratio)。帕尔玛比值优于基尼系数,是因为它不会随中间收入分配
变化而大幅变动,而中间收入也较难受政策影响。8
0
累积国民收入占比
谁跟谁不平等?
大多数不平等数据,比如基尼系数,看
都是单个国家。然而,由于全球化,各个经济体日趋
体化,人们也变得越来越关注全球范围内(把世界看成
个整体)
收入分配变化。于是就有
全球基尼系数,它
计算方法是,将世界上
每
个个体都看作是生活在同
个国家
公民。
有学者(包括在内)认为全球基尼系数没什
意义,因为世界并不是
个真正
社区,至少现在还不是。收入不平等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们对跟
们
起纳入统计
其他人有情绪——可以是积极
,也可以是消极
,可以是患难与共,也可以是气到想杀死对方。这些其他人就是参照组(referencegroup)。至于说
们自身参照组之外
人过得怎
样,
们实际上是没感觉
。[6]
确,在开篇故事中,伊凡并没有希望俄国沙皇变成穷人,因为沙皇并不在他
参照组里。他只想要邻居鲍里斯比他多出
那
点东西消失——也就是让他
山羊死掉。同样,韩国那句“表哥买块地你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