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33
+12
比较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结果,就是吉尔伯特所称为
“褪色效应”(fadingeffect)。针对10个国家和种族群体
刻板印象与1932年
结果很相似,但明显弱得多。以意大利人为例,表4显示
给定该国家特质
百分比。提及所有
特质
频率都有所下降(除
“笃信宗教”),这是由于被试学生(不得不做出5个选择)将他们
选择分散在84个不同特征之中
情况比1932年更明显。早期
研究证实
现实中
意大利人与其刻板印象相差甚远。吉尔伯特这样评论道:
爱好艺术和热情奔放意大利人,代表
喜怒无常
艺术大师与令人愉悦
街头艺人
结合,这个形象仍然伴随着
们;但……比起之前
他,已经大为褪色
。提及其艺术气质
学生大幅减少——爱好艺术,爱好音乐,有想象力——提及喜怒无常
特质
学生也是如此——有激情
,冲动
,易怒
。
20
喜爱音乐
32
22-
10
44
19-
25
激情
37
0尽管这些被试学生经济地位和社会阶层与他们
前辈并无太大差别,但他们成长于不同
社会环境之中。两组被试中都有相当大比例
学生来自美国南方。
表4学生将不同特质归属于意大利人百分比
1932年
1950年
差异
提及“笃信宗教”频率增加可能是由于人们在1950年这个禧年期间,对罗马
天主教朝圣者
关注。这
情况显示
短暂事件是如何塑造人们对国家
印象
。
在1932年,47%人将土耳其人视为“残酷
”;到
1950年,只有12%
人这样认为。针对土耳其人糟糕
刻板印象被显著地削弱
。在1932年和1950年
研究中,针对黑人
主要刻板印象是迷信和懒惰;但与前
次
研究相比,后
次研究中,只有不到
半
学生选择
这些特质。
美国人作为个群体受到比以往少得多
奉承。含有赞许
刻板印象已大大减少,如勤奋、聪明、雄心勃勃、有效率。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
评判略有增加。时间对于群组内部而言,提供
更为关键
观点。
也许最重要发现是,在1950年,学生极为不愿参与实验。他们认为这是不合理
,强迫他们对人们进行泛化——尤
想象力丰富
30
20-
10
笃信宗教
25-
12
易怒
35
15-
艺术气质
53
28-
25
冲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