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家族之书。但令莫名惊讶是,妈妈对于这些怀旧之旅毫不上心,起初以她惯有柔和婉拒,最后干脆挑明:没兴趣。她反倒是在家里搞起大扫除,头件事就是把那些边沿略有磕碰老盘子丢进垃圾桶——那可是们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直在用。被这种自己大概永远做不出亵渎惊呆,瞠目结舌地望着她。整个屋子被洗刷得尘不染。家里女亲戚们和妈妈女同学们都来,明知相见便是永别,但谁也没有说破。然后父母就走。
很多很多年以后,又回想起这切,当试图给父亲朗读亲人寄给他陈年旧信时。父亲听约莫十来分钟,脸色越发阴沉,然后说,够,他所需要记住切他都记得。如今,对此理解得没法更透彻;最近几个月来,那种精神状态已经令习以为常,即翻看照片变成阅读讣告。无论生死,们所有人都在同等程度上是“过去人”,唯富于理性题词便是——“这也会过去”。在父亲位于维尔茨堡房子里(那里躺着那方叠成四折方格毛毯是从澡堂胡同带过去)唯能够坦然面对东西,是父亲之前和新近拍摄照片:空荡荡河岸;空荡荡覆满落叶黑色小船;空荡荡没有个行人黄色原野;还有明亮林中空地,长满成千上万勿忘草,但同样是空荡荡,没有点人痕迹。所有这些都不会造成疼痛,这让生平第次,爱风景胜过肖像。那本装有祖父母辈和曾祖父母辈照片日式风格相册,就藏在这座房子某个抽屉里,但们俩谁也不想让他们浮到表面上来。
***
某年春天,有幸在古老牛津学院关照下住几个星期,主人对和那本小书热忱接待,仿佛所做,并非可耻怪癖或恶心粘苍蝇纸,而是合情合理、值得敬重。在住那栋洁白房子里,每个房间都摆放着书架,架上却空空如也;在这里,特别是在当地餐厅和阅览室,记忆拥有另外、为所陌生意义:它并非疲惫远行目,而是时间自然结果,生命将其作为秘密制作出来,而记忆随着时间愈发稠密,任何人都不妨碍,任何人也不惊扰。
来这儿本来是要工作,但效果非常不好:当地生活让人变得懒散,迟钝,让仿佛回到从未有过摇篮。每天清晨,赤裸双脚踩在古老木地板上,心中便涌起丝毫未变感激;座座花园宛如盏盏茶杯,斟满浮动新绿,夜莺在枝叶间上下翻飞;就连雨水兴之所至尽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