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说很快就会应征入伍。从那以后就再没有收到过他消息。们家新亲戚出生吗?男孩女孩?愿你健康安好。紧紧地拥抱、亲吻你们所有人。
丽莎姨妈今天也会给你写信。你廖吉克。
就在同时间,沙波琳娜在日记中写道,从城外捡来白菜帮子炖着吃非常美味,要是能多囤点儿就好。傍晚,廖吉克已经离开亲人们,走在黑漆漆街头,他需要返回部队。临近夜间,乌云散去,露出星光,沙波琳娜等到份惊喜——空袭。“玛琳娜·哈尔姆斯来。丹·伊(哈尔姆斯)已经被捕个半月,他们隔壁房屋被炸毁,他们自家房子裂道纹,所有窗玻璃都被打碎,”沙波琳娜写道,“玛琳娜没任何生计,为丹·伊担心得要命。”
也就在同天,德国侦察队向十八军指挥部汇报被困居民情绪,建议丰富宣传手段。“必须使用传单作为出奇制胜手段,给敌人带来困惑,让他们觉得苏维埃所采取措施是符合德国利益。比如,工人不应该拒绝拿起武器,因为在决定性时刻他们可以调转枪口对准红色统治者。”这堪称哈尔姆斯案有罪判决书奇特回响。据内务人民委员部匿名情报员消息,哈尔姆斯曾说:“假如有人逼在苏德巷战时用机枪从阁楼扫射,那不会打德国人,而会打那些逼人。”
内务人民委员部档案,对于被围困列宁格勒城内投降主义情绪做详尽记录,历史学家尼基塔·洛马京[6]在论述围困专著中对其做引用。十月,谍报机关平均每天报告200—250例“反苏表现”,而到十月,日均增至350例。在面包店门口——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就会排成长队,堵上成群讨要面包屑半大孩子——人们议论纷纷,说德国人会来整顿秩序。沙波琳娜不无同情地转述那个流言,说德国人会向城内投下特殊炸弹,切都将被烟雾遮蔽,等烟雾散去,每个街角都会站上个德国警察。
行文至此,不由得想起战争头几个星期,列夫·利沃维奇·拉科夫[7],这位当时大学者、美男子和花花公子,在列宁格勒家熠熠生辉咖啡厅安慰女友道:“你这担心干吗?就算德国人来也撑不多久。然后,等他们走,英国人就来,们所有人就要读狄更斯。不喜欢读人,不读就是嘛。”
狄更斯给众多围困中列宁格勒人带来慰藉,被人们赞誉为良药和热源。尤其经常反复阅读或者给孩子朗读,不知为何,是《远大前程》。十六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