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她羽扇,不时拂出徐徐恩风。
历史是不能假设,但不妨假设下。假如李鸿章对清王朝取而代之,那又将如何?
李鸿章至少有三次机会面对这个问题。第次是曾经洋枪队统领戈登提出来。1880年清国与俄国关系危急,俄国以伊犁之役,对清国进行威胁恫吓,大有进步扩大事端之势。戈登这时候正好去天津拜访李鸿章。当李鸿章向戈登问询对于时局看法时,戈登直言不讳地说:“中国今日如此情形,终不可以立于往后之世界,除非君自取之,握全权以大加整顿耳。君如有意,仆当执鞭效犬马之劳。”李鸿章听完此话后,沉默半晌,然后说:“那当然很好,但是,你知道,从未背叛过朝廷。”接着,李鸿章又说:“另外,那是不会成功,会掉脑袋。”
第二次,就是孙文给李鸿章上书。
1894年6月甲午战争前夕,孙文曾到达北洋大臣李鸿章驻节地天津,向李鸿章递交份《上李傅相书》。在此之前,孙文先到上海拜见已是名满天下乡贤郑观应,将此书交给郑观应阅。郑观应谈番感想后,转请王韬润色,并给孙文写引荐书,推荐他去见李鸿章。在这本《上李傅相书》中,孙文大胆地向李鸿章提出“取而代之”建议。由于这时中日在朝鲜对峙已经剑拔弩张,加上孙文上书内容过于敏感,李鸿章并没有对此事有所表达。也许,在李鸿章眼中,像孙文这样“知识青年”还是太过稚嫩,不足以从长相议。并且,李鸿章到底有没有接见孙文,直存有争议,上书结果是,李鸿章安排其幕僚给孙文弄张护照,让他“先游历泰西各国,学习农务,艺成然后返中国”。
第三次则是1901年。当义和团运动无法控制、八国联军群起进攻北京之时,西太后急诏时任两广总督李鸿章北上议和。有种说法是,在此关键时期,梁启超到广州,拜会李鸿章,为李鸿章定下上中下三策以应对此事:上策拥两广自立,以李鸿章在当时国内外影响力,旗帜鲜明地恢复汉族统治,建立新政体;中策为起兵广东,北上剿拳勤王,以谢洋人,以兵马给洋人以威慑;下策就是奉诏单骑入虎狼之穴议和。国乱纷扰之际,清室风雨飘摇,朝不保夕,上策无疑也是种大胆选择。但李鸿章对于所有方案都未置可否。还有消息表明,李鸿章在广东期间,还同意幕僚刘学询与英国驻香港总督卜力策划,同流亡在外g,m党人孙中山暗中联络,准备策划两广独立,自立为王或是总统,用孙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