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想判断自己是否还符合“不作恶”座右铭,判断标准就在于财务报表。如果现在看来财源滚滚,代表有几百万人都爱它产品,也就代表这是股善力量。如果有人对此提出反对,说民众也可能做出错误选择,很快就会有人提醒他,顾客永远是对,人感受才是切意义和权威源头。如果有几百万人都是通过自由选择,购买公司产品,你凭什说他们错?
最后,人文主义思想兴起也彻底改变教育制度。在中世纪,所有意义和权威都来自外部,因此教育重点就在于顺从、背诵经文、研读古老传统。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就得背出亚里士多德、所罗门王或圣托马斯·阿奎纳是如何回答。
相比之下,现代人文主义教育则要教导学生自己思考。能知道亚里士多德、所罗门王和阿奎纳对政治、艺术和经济有何看法是很不错,但因为意义和权威本源在于们内心,所以更重要是你自己对这些事情看法。不管是在幼儿园、中小学还是大学,你可以随便找位老师,问他想教是什。他可能就会回答:“这个嘛,教科目是历史(量子物理或艺术),但最重要是想教学生如何思考。”虽然不见得总会成功,但这正是人文主义教育目标。
*
随着意义和权威源头从天上转移到人类内心,整个宇宙本质也随之改变。对于外在世界,原本印象充满各种神、缪斯、精灵、食尸鬼,但现在就是片空无空间。对于内心世界,原本印象只是包含各种原始激情块空地,但现在忽然变得如此具有深度、广度且难以度量。对于天使和魔鬼概念,已经从漫游在森林和沙漠中实体,转换为人类心灵中内部力量。天堂和地狱也不再是云层之上和火山之下实际地点,而是人类内在精神状态。只要你心中燃起愤怒和仇恨火焰,就是经历地狱苦痛;只要你原谅敌人、忏悔错误、与穷人分享财富,就是享有天堂幸福。
尼采所谓“上帝已死”,指就是这个意思。至少在西方,上帝已经成个抽象概念,有人接受,有人不接受,但几乎没有什差别。在中世纪,如果没有上帝,就没有政治、道德和美学权威来源,无法判断正误、好坏、美丑。这还得?但相较之下,今天要说自己不信上帝却是再容易不过,因为这并不会让个人付出任何代价。就算完全是个无神论者,仍然能够从内在体验得到非常丰富政治、道德和美学价值观。
如果相信上帝,是因为选择相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