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时车队多达百辆。25这说法可能有点夸张,但确实是过上好日子。
不过曾参没在越国干太久,就又回到鲁国。这时孔子孙子孔伋已经十几岁,需要拜师求学。他父亲、祖父都已经去世,曾参就当孔伋老师兼监护人,他在越国挣大钱,这时正好可以帮孔伋过日子,成家立业。
到曾参晚年,干件影响深远工作:编辑《论语》和《礼记》。孔子在世时编辑“六经”,那都是古代经史文集,没有他自己观点和事迹——“述而不作”。到孔子去世后,他弟子们都还记得些孔子教导,每个人听到会不太样,大家交流下就比较全面,再口授给下代学生,也没写成文字。再后来,子贡去世,曾参也老,他有完全自主权,才和学生们合作,把孔子生平说过话、办过事正式写下来,这就是《论语》和《礼记》两部书。直到曾参死后,他弟子们还在往《礼记》里面增补各种内容。
“论”是汇编,《论语》就是孔子语录汇编。《礼记》内容就更庞杂,有关于婚丧嫁娶、祭祀礼仪,还有很多日常行为规范,有孔子和弟子们言论事迹,也有大段编者(曾参师徒)话,还有些比较晚篇章,可能是汉代才补进去。这在先秦诸子文献里也很常见,比如《庄子》书,大家都承认是庄子写,但里面也有些后人补进去篇章。
关于《论语》《礼记》这两部书,史书没记载编者是谁,后世学者为什推断是曾参和他弟子们呢?因为书里对孔门弟子称呼不样,般是称名或称字,这是比较平等称呼,但把曾参则直写成“曾子”,这是学生对老师尊称,而且“曾子”出现频率最高,这明显是曾子弟子们写下来。
关于孔子生平言行,最确切、最翔实来源,就是这两部书。这两部书里没有,更晚才出现故事,大多是后人编造。
曾参这个人风格和他父亲完全相反。曾点是聪明、洒脱,曾参则是老实、愚蠢,也许是从小被他爹打傻,也许是因为傻才挨打多。孔子在世时,对曾参评价是“鲁”,也是笨拙意思。26
孔子形象被比较真实地记录下来,多亏曾参老实,这主要是《论语》;把儒家学说搞得不近人情,没人性,埋下“吃人礼教”伏笔,则是因为曾参愚蠢,主要代表是《礼记》。所以,要说塑造儒家功劳,除孔子这个开山始祖,就是曾参这个记录、转述人。
曾参还原和曲解孔子
曾参最有价值工作,是编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