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大夫因公出差,都是日出时上路,太阳快落时就要找地方住宿,不能顶着星星赶路。出殡也要比照这种规范(因为死者是有身份人,按生前规矩来)。
日食都有史官记录,今天也能用天文学知识推算。根据史书和计算,这次日食发生在鲁昭公二十四年周历五月日,阳历就是公元前518年4月9日。这是孔子在洛阳确切时间,孔子这时34岁。这件事记载在儒家经书《礼记·曾子问》里,比较有依据。
后来到战国,诸子百家都喜欢拿孔子编点儿故事。孔子见老子这事也有很多版本,比如庄子、韩非子,都把老子描绘成位深不可测高人。其实从《礼记》记载来看,这位老子也只是个有学识老者而已。
除和老子交往,孔子可能还结识些在王室供职人物,比如负责占星、擅长音乐苌弘。据说孔子曾参观周王室祖庙,看到个大铜人“三缄其口”,可能是嘴上被贴三个封条,背上还铸很长铭文,告诫人们“祸从口出”道理。这些记载就难辨真伪。
孔子洛阳之行好像很平静。但洛阳此时正处在政治动荡之中:两年前,长寿周景王过世,但没有册立过正式太子(曾经有过位太子,死在景王前面),王子们为王位发生争夺,先是最符合嫡长子继承原则王子猛即位,但另位受周景王宠爱王子朝立刻作乱,杀死王子猛,自己当周王。很多诸侯都不支持这位杀兄弟篡位王子朝。王子猛有个同母弟弟王子匄逃到晋国,准备靠晋国支持夺取王位。
孔子和南宫敬叔到洛阳,正遇上王子们这轮对峙。再后来,晋国出兵赶走王子朝,扶植王子匄成为周王(周敬王)。孔子洛阳之行固然见不少世面,认识些人物,但他也看到周王室衰微不振。
或许因此,后来孔子再没有到过洛阳,他也没梦想过帮助周王室恢复权威。春秋晚期大背景下,能搞好个诸侯国就很不错。孔子虽然是个理想主义者,但追求还不算是太缥缈高远理想。
有车人士
孔子这次陪南宫敬叔旅行,算是为老东家孟孙氏成功完成项重要任务,他也得到现实好处。最重要是,他有这辈子第辆马车。
因为在出发前,南宫敬叔家为孔子准备辆马车、两匹马,还有个仆人,这也是位大贵族家庭教师出门该有行头,不能太寒酸。而且,孟孙家还把这些开支报告鲁昭公,当然不用鲁昭公出这笔钱(孟孙家应该比朝廷有钱),主要是让孔子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