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在极其艰苦条件下开展这些工作,是难能可贵,这为开辟敦煌石窟研究新领域迈出可喜第步。
1950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常书鸿先生继任所长。他以更大力度针对莫高窟壁画和彩塑病害、崖体风化和坍塌、风沙侵蚀等严重威胁文物安全问题,对洞窟中病害严重壁画和彩塑开展初步抢救性保护和修复;对裂隙纵横莫高窟南区危崖和洞窟实施全面大规模危崖加固工程,经过加固莫高窟能承受7级强度地震,使濒临坍塌洞窟脱离险境,得到妥善保护;为防止风沙对壁画和塑像侵蚀,还着手在崖顶做防治沙害试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敦煌彩塑和壁画临摹黄金时期。段文杰、史苇湘、李其琼、霍熙亮、李承仙、欧阳琳、关友惠、刘玉权等前辈画家专心绘事,辛勤工作,临摹大批敦煌石窟中经典代表性壁画。雕塑专家孙纪元、何鄂也临摹些经典敦煌雕塑作品。敦煌研究院现藏敦煌艺术临摹品大多产生于这时期。当时临摹壁画和彩塑,还举办国内外展览。敦煌临本展览,不仅弘扬敦煌艺术,而且引起些专家、学者对敦煌兴趣,他们从中收集资料,开始对敦煌石窟艺术和图像关注和研究。
1963年来到敦煌时候,常先生已经开始重视敦煌石窟人文学科研究。常先生学识渊博。20世纪30年代留学法国期间,他在研究西方绘画艺术同时,就开始反思中国民族传统艺术,探索中国未来绘画,发表《巴黎中国画展与中国画前途》文。在敦煌工作数十年间,他除临摹敦煌壁画、创作油画,还撰写数十篇论文和介绍文章,先后发表在国内外数十种报刊、书籍上。常先生以位艺术家敏锐眼光,看到敦煌石窟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地位和价值。他认为敦煌壁画以其内容无限丰富性、强烈时代性和广泛人民性,代表着中国古代艺术精髓。他发表《敦煌艺术特点》《敦煌艺术源流与内容》《礼失而求诸野》《从敦煌艺术看中国民族艺术风格及其发展特点》等论文,较为全面地探讨敦煌石窟艺术特点和规律。他眼界开阔,不仅考察敦煌石窟与龟兹石窟、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还把敦煌艺术放在世界范围去认识,发表《阿犍陀与敦煌:纪念阿犍陀石窟艺术1500周年》。
20世纪50年代末,常先生兼任兰州艺术学院院长,60年代初学院被解散之后,常先生就动员贺世哲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