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确,在眼里,他首先是位伟大启蒙者。当绝大部分知识分子、绝大部分作家都在界定“敌人是谁”时候,鲁迅先生十分冷静地问句:“是谁?”在鲁迅看来,“是谁”意义远远超出“敌人是谁”。其实,部《呐喊》,它潜台词就是这样个问题:是谁?
第五,不得不说情感。在阶级批判和社会批判过程中,伴随着道德选择,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作家,尤其是作家,必然伴随着个情感倾向和情感选择问题。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现代文学就是抒情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就是向大众“示爱文学”。鲁迅爱,但鲁迅是唯个“不肯示爱”那个作家。先生是知道,他不能去示爱。旦示爱,他将失去他“另类批判”勇气与效果。所以,鲁迅极为克制,鲁迅非常冷。这就是所理解“鲁迅克制”与“鲁迅冷”。
第六,接下来问题必然是价值认同问题。和知识分子比较起来,在道德选择和情感选择过程中,作家非常容易出现个误判——价值与真理都在被压迫者那边。在这个问题上,鲁迅体现出极大勇气。他没有从众。他小说在告诉们,不是这样。价值与真理“不定”在民众那边,虽然它同样“也不定”在统治者那边。鲁迅在告诉们,就对对抗阶级而言,价值与真理绝不是非此即彼关系。
写小说三十年,取得点微不足道成就,想告诉大家是,鲁迅对最大帮助就在这些地方,当然,是点皮毛而已。
点也不指望现代文学专家同意看法,更不担心朋友们质疑,——想说,部中国现代文学史,其实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个部分是鲁迅,个部分是鲁迅之外作家。在眼里,鲁迅和他同时代作家,同质部分是有,但是,异质部分更多。
——还想说,即使在今天,当然包括自己,们文学在思想上都远远没有抵达鲁迅高度。
五、碗碟。香炉和烛台
只能说,鲁迅先生太会写小说,家都搬,家人都上路,小说其实也就结束。就在“没有小说”地方,鲁迅来个回头望月。通过回望,他补强小说两位主人公,也就是“故乡”两类人:强势、聪明、做稳奴隶流氓;迂讷、蠢笨、没有做稳奴隶奴才。
通过“”母亲追溯,们知道,直惦记着“”家家当“圆规”终于干两件事:、明抢,抢东西;二、告密,告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