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言者……风采所系,不问尊卑,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故仁宗之世,议者讥宰相,但奉行台谏风旨而已。
圣人深意,流俗岂知?台谏因未必皆贤,所言亦未必皆是。然须养其锐气,而借之重权者,岂徒然哉!将以折*臣之萌,而救内重之弊也。夫*臣之始,以台谏折之而有余;及其既成,以干戈取之而不足……陛下得不上念祖宗设此官之意,下为子孙立万之防。朝廷纲纪,孰大于此?
苏东坡告诉皇帝,千万不可用威权慑服百姓而使之服从。他又提到有谣传恢复肉刑之说。数百年以前,有各种砍截人体处罚罪犯之法,包括墨,劓,荆,宫四刑。这些残忍刑罚在第二世纪之后,约在隋朝时期,除去宫刑,已然废止。此等酷刑之未曾恢复,当归功于苏东坡上神宗奏议。当时谣传之甚,与日俱增。
陛下与二三大臣,亦闻其语矣。然而莫之顾者,徒曰无其事,又无其意,何恤于人言?夫人言虽未必皆然,而疑似则有以致谤。人必贪财也,而后人疑其盗;人必好色也,而后人疑其*……
苏东坡指出,当时商业萧条,物价飞涨,由京师附近各省,远至四川,谣言漫天飞,黎民怨怒,声如鼎沸,甚至深远至山区,酒亦属于专卖;和尚尼姑亦遭逮捕,没收其财产,官兵粮们都遭减低。
夫制置三司条例司,求利之名也。六七少年与使者四十余辈,求利之器也。驱鹰犬而赴林薮,语人曰“非猎也”,不如放鹰犬而兽自驯。操罟答而入江湖,语人曰“非渔也”,不如捐罟答而人自信。
苏东坡相信皇帝会看得清楚国内不和与纷争。他从良臣能吏之挂冠去职,舆论之背向不难判断。在数度对新政指责之后,他力言因推行新政,皇帝已失去民心,皇帝本人及当权者已不为清议所容。
苏东坡上书之后,如石沉大海。三月,又上第三书。皇帝已临时下诏书,严禁强销青苗贷款,但是却没打算废止此等全部措施。苏东坡引用孟子话说,正如个偷鸡贼想改过向善,决定每月只偷只鸡。后来使情形恶化,是苏东坡在神宗熙宁四年月起任告院权开封府推官,在任期内,他出道乡试考题《论独断》(全题是:晋武平吴,以独断而亡;齐小白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何也?)这激怒王安石。
苏东坡立遭罢黜。正如他所预期,虽然皇帝对他忠言至为嘉许,王安石群小之辈会捏造藉口,陷他于纠纷之中。王安石亲戚兼随员谢景温,挟法诬告。当时流传个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