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数次告诉其他大臣说,只要司马光在身边,他不会犯什大错。皇帝再三再四召他回朝,司马光都予谢绝。他话早已说够,皇帝若不肯察纳忠言而中止骑此刚愎蛮驴奔赴毁灭之途,则他本分已尽。在他决定辞去切官职退隐林下之时,他仍然怒不可遏。他写给皇上说:
安石以为贤则贤,以为愚则愚;以为是则是,以为非则非。谄附安石者,谓之忠良;攻难安石者,谓之谗惠。臣之才识,固安石之所愚;臣之议论,固安石之所非。今日之所言,陛下之所谓谗后也。伏望圣恩,裁处其罪。若臣罪与范镇同,则乞依范镇例致仕。或罪重于镇,则或窜或诛,所不敢逃。
从现在到十六年后神宗皇帝驾崩这段期间,司马光要避门不出,倾其全力继续九年前即已开始历史巨著写作。后来,神宗皇帝罢黜王安石之后,打算重召司马光回朝主政,司马光唯回答仍然是:皇帝要立即废除新法吗?由此看来,这两个极端相异政治思想,直到最后,都是丝毫不变动而且不可能变动。可是在随后位皇帝英宗即位第年,王安石已死,司马光也卧床病重,那时他以宰相地位发出最后道命令是:“王安石为人并不甚坏。其过端在刚愎自用。死后朝廷应以优礼葬之。”
苏东坡上神宗皇帝万言书,甚为重要,其中包括他自己政治哲学,也表示其个人之气质与风格,其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都显然可见。愤怒争论与冷静清晰推理,交互出现。有时悲伤讥刺,苛酷批评,坦白直率,逾乎寻常;有时论辩是非,引证经史,以畅其义。为文工巧而真诚,言出足以动人,深情隐忧,因事而现。在正月蒙皇帝召见之时,皇帝曾称赞那篇《议学校贡举状》,并命他“尽陈得失,无有所隐”。苏东坡即认真遵办。那是他最后次尽其所能求皇帝改变主意,这时所有高官大臣都已去职,切情势都呈现不利。苏东坡知道,即便自己不遭大祸,至少将遭罢黜,是必然无疑之事。
对现代读者最重要两个论点,是孟子所说君权民授,是为政当容清议。他警告皇帝说,君之为君,非由神权而得,乃得自人民之拥护。为帝王者不可不知。他说:
书曰:“予临兆民,凛乎若朽索之御六马。”言天下莫危于人主也。聚则为君民,散则为仇雠,聚散之间,不容毫厘。故天下归往谓之王,人各有心谓之独夫。由此观之,人主之所恃者,人心而已。人心之于人主也,如木之有根,如灯之有膏,如鱼之有水,如农夫之有田,如商贾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