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无论是剖析自己截肢
费尔海恩,还是开创塑化标本
哈根斯,都是兼具想象力、偏执而专注
人物,不可多得,但他们极少有机会出现在纯文学作品中。(在此特别感谢大连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主任、生命奥秘博物馆创始人隋鸿锦教授,在翻译这部分内容时,
们讨论
些术语和观念
问题。)在被跨越、被消除
所有界限中,生与死之间是否也存在另
种关系?托卡尔丘克对他们、对这个话题
关注饱含哲思,延续
贯彻她小说创作已久
对生与死
思考。这本书也因此展现
极为开明
世界观。
在本书最后,托卡尔丘克把这种哲思与写作本身联系在
起:“
们互为互文,把对方转换为文字和大写字母,让彼此永生,将彼此塑化,将彼此浸没在福尔马林溶液般
长篇短句里。”
于是
2019年10月14日
(本文参考2019年7月29日《纽约客》专访文章,作者:RuthFranklin;2018年3月《新京报》专访文章,作者:宫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