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言之,不能够只讲崇高,不讲道理。举例来说,孟子发明种伦理学,说亲亲敬长是人
良知良能,孝敬父母、忠君爱国是人间
大义。所以,臣民向君父奉献
切,就是崇高之所在。孟子
文章写得很煽情,让
自愧不如,他老人家要是肯去作诗,就是中国
拜伦。只可惜不讲道理。臣民奉献
切之后,靠什
活着?再比方说,在七十年代,人们说,大公无私就是崇高之所在。为公前进
步死,强过
为私后退半步生。这是不讲道理
:
们都死
,谁来干活呢?在煽情
伦理流行之时,人所共知
虚伪无所不在;因为照那些高调去生活,不是累死就是饿死——高调加虚伪才能构成
种可行
生活方式。从历史上
们知道,宋明理学是
种高调。理学越兴盛,人也越虚伪。从亲身经历中
们知道,七十年代
调门最高。知青为
上大学、回城,什
事都干出来
。有种虚伪是不该受谴责
,因为这是为
能活着。现在又有人在提倡追逐崇高,
不知道是在提倡理性,还是
味煽情。假如是后者,那就是犯
老毛病。
与此相反,在英国倒是出现种
点都不煽情
伦理学。让
们先把这相反
事情说上
说——罗素先生这样评价功利主义
伦理学家:这些人
理论虽然显得卑下,但却关心同胞们
福利,所以他们本人
品格是无可挑剔
。然后再让
们反过来说——
们这里
伦理学家既然提倡相反
伦理,评价也该是相反
。他们
理论虽然崇高,但却无视多数人
利益;这种偏执还得到官方
奖励,在七十年代,高调唱得好,就能升官——他们本人
品行如何,也就不好说
。
总觉得有煽情气质
人唱高调是浪费自己
才能:应该试试去写诗——照
看,七十年代
政工干部都有诗人
气质——把营造社会伦理
工作让给那些善讲道理
人,于公于私,这都不是坏事。
*载于1996年第4期《中国青年研究》杂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