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翁同龢父亲为此忧惧而死,他哥哥也被流放新疆。这样冤仇自然不会被轻易忘记。据后人记载,到1894年,甲午战争眼看就要打起来时候,深知北洋水师和淮军虚实李鸿章力主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因为他知道,此时和日本交战,几乎没有获胜可能。而此时,作为军机大臣翁同龢则力主战,虽然此前,以他为代表“清流”将海军军费抠死死。但他们却起劲宣称:“日本国小不足平,当能鼓荡之。”甚至当有人对翁同龢提出兵凶战危,恐怕打不赢时候,翁却说:“正好借此机会让他(李鸿章)到战场上试试,看他到底怎样?将来就会有整顿他余地。”
容闳自然也是知道朝中些人和李鸿章不对付,甚至直在拖他后腿。不过,这件事情事关国家安危,所以他还是说:“小弟也知道此时不易,只是这条办法若能实行,对国家最为有利。而且,中堂大人,美国人帮们建工厂相比英国人,却又有大便利。”
“哦,什便利?”李鸿章问道。
“国兴办洋务以来,也兴建不少工厂。但是其中技术人员,直都是洋人。国虽然也想要从洋人那里学习技术,但是却困难重重。但是美国这间造船厂却是大大不同,因为美国人同意,这里面大部分技术人员都将是华人。”容闳立刻回答说,事实上,美国人这个建议也正是让他特别喜欢这方案原因。
“都是华人?”这点倒是让李鸿章相当惊讶,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记得当初召回留美幼童时候,有不少人都被那些美国人留下来。你说是这些人吧?”
“正是。大人,这些人其实当年留在美国,也不过是想要完成学业。他们对于大清其实还是有感情。若是让这些人回来,相比使用洋人员工,却要方便不少。来那些洋人,与国工人言语不通,中间要靠通译,翻译起来多有错漏,不如直接用他们来得方便,也省掉雇佣通译开支。二来洋人每每挟技要挟。也不肯真正把技术传授给们人。如今如果有他们,自然就能避免这些弊端。听说日本这些年送大批学生到海外留学,所以日本国内工业发展很快,如今岁入已经和们相当,军费更是远远超过国。当初幼童留学计划若是没有半途而废,们或许……”说到这里,容闳又想起让自己失望郁闷事情。
“且不说这些。”李鸿章也叹口气,“美国人还有其他计划是怎样?”
“美国人还有个变通办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