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对此非常重视。方面,他对任何政治上反清苗头都视如大敌,另方面,在前两天对夏邑事件各打五十大板后,他感觉十分不妥。因为各地密报已经传上来,说虽然皇帝各打五十大板,但是“平民百姓扳倒巡抚”消息仍然像长翅膀样,立刻传遍大清各省,那几个敢于告御状平民已经成全国
必不使其恃恩反抗父母,此等刁风断不可长!
*员是民之父母,那皇帝自然是民之祖父。祖父当然是疼爱孙子,但是遇到孙子和自己父母作对,明智祖父会怎做呢?显然,他绝对不会助长孙子反抗其父母恶习。因为,你今天反抗父母,明天你就会反抗祖父。这不是显然之理吗?
因此,作为孙子,即使受父母委屈,也只能含冤忍受,等着祖父有天发现父母错误加以惩治,而不应该主动跑到祖父面前,来说父母不是。如果主动报告,就是孙子不守孝道,不能“子为父隐”。本来祖父要申斥父母,听孙子公然陈告,也会先压下来不办,不能让孙子长脸。
同时,他还要把孙子交给自己儿子,让他好好处理处理。他知道,自己儿子十分明白怎处理孙子,才能使他记往下次不要再犯上作乱。
果然不出乾隆所料,他“儿子”赈灾不行,但是处理“孙子”造反事件,却极富政治天分。
乾隆命令把刘元德、段昌绪、刘东震交给山东巡抚审办。山东巡抚当即发文给夏邑知县,也就是那个被夏邑人再控告孙默,命他立刻把秀才段昌绪和武生刘东震抓起来,押递到山东。
革职命令还没有从省里传下来,但孙默已经知道自己乌纱马上就要丢掉,因此他非常清楚如何办理这个案子。他没有像往常样,派衙役抓人,而是亲自带领人马,前往秀才段昌绪家,命令对段家彻底搜查,特别是对书籍文章,要片纸不留,律搜出让他检查。
他知道,皇帝对文字之狱特别有兴趣。这些秀才们积习难改,平时定会写些日记文章之类,而这些文章之内保不齐会有两句牢骚怨望之语。如果找到两句他们咒骂z.府证据,那这个案子就会升级为政治案件,自己很可能就会脱身,起码也会减罪。
果不其然,衙役们在段昌绪卧室之中搜出几页文书,居然是吴三桂起兵反清时檄文抄本。这篇檄文,八十年前广为流传。八十年后,段昌绪仍然保留,这不是大逆是什?
孙默如获至宝,他飞马把这“成果”汇报给图勒炳阿。图勒炳阿又添油加醋番,以八百里加急文件报给皇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