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魄是人生中头次出远门,他将沿途风物,人文,民生,所见所闻,记录,将1932年中国写进日记,写给百年后闻言。
“1932年7月5日,晴。
这路也太热,瘟疫横行,天花,猩红热,还有些说不上来病,幸好提前在上海打疫苗,但还是看见许多人死,因为他们没有钱打针买药,他们连饭都吃不起。
闻言,觉得现在每看见件事,都会禁不住去思考,思考它存在合不合理,如果不合理,有什办法能改进,建设,但很多次都感到无力,觉得懂东西太少,这次出来,真有种以前在虚度时光感觉。
另外,行船路也很枯燥,要是你还在就好,起码可以跟斗斗嘴,但现在渐渐也晓得,你大约是不会再回来。”
哪天就回来,还冤枉不努力上进,这本日记还可以作为证据,证明清白。
你可以每天就看页,这样就像们在不同两个时空同时进行生活,说不定等你寿终正寝那天,都还没看完这本日记呢,哈哈哈!
你这个人吧,虽然仗着历史高度,经常对指指点点,但不讨厌你,相反还很感谢你,因为如果没有你,可能到二八那天,都还是个醉生梦死废物,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不知道去保护家人。
对,忘记写日期,今天就先到这里吧。
1932年2月15日落款。”
……
日记并非每次都这长,有时候就是寥寥句话,有时候甚至连着几天日期都跳过去,沈魄也仅仅是在下次日记里,简单告诉闻言,他沿途遇到匪患,差点就把小命丢,幸好冯先生名头很能威吓人,同行也有些有头有脸人,土匪碍于声势,才未下手,但要是真打起来,他们这些人绝对要吃亏。
这样惊心动魄却又言简意赅事情,不止桩。
饶是沈魄这样富家子弟,生活在这个时代,也不是帆风顺,他所要面对,除日本人,还有许多意外因素。
“1
……
闻言从来没想过,日记是以这样形式开头。
自他离开那天起,沈魄就注定,再也无法当回从前那个沈魄。
沈魄决定还是暂时不跟郑笙起出国留学,他惦记着存在老杜码头仓库那五十箱书,想陪张元济块把书护送去四川,那里有位叫张澜教育家愿意帮忙接收并保管这些书籍。
但时局如此,风雨飘摇,出行不易,两人直等到当年三月停战,才得以成行,其中货运还有赖于冯先生友情提供船只。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