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部署之下,这十五万步兵便是全部轻装,只带日干粮,只带与攻城相关兵器,其余辎重便全部留在大本营。
部署定,三军午夜出动,轻装疾进,竟在太阳出山时便赶到函谷关下。看函谷关并无重兵布防,三将大是振奋,声令下,三军各出个万人方阵:赵军居中,魏军在北,韩军在南,齐猛攻。三将在城下约定:谁先破城,函谷关便归谁国家。约定立,三将立即各自晓谕本军,并立下绝世重赏:第个登上城头者,立赏千金,封千户!对于浴血沙场军兵来说,赏金多少,原是身外之物,当真战死还不定领得到;但这千户封地可是子孙承袭万世不移爵位,却当真是千载难逢!如此赏格出,三军将士人人血脉贲张,竟是三军较武般,山呼海啸般向函谷关杀来!
胡阳大吼声:“点起狼烟烽火——!打——!”
进入战国之世第场最大规模会战,就此开打。
函谷关被当世视做“天下第关”。最根本处,便在于这道雄关从未被任何国正面攻破过。在春秋战国,唯在军争中夺取函谷关,只有魏国上将军吴起,可那也是先夺河西之地而后压迫秦军退出函谷关。其所以如此,在于函谷关地形极为特殊:卡在陕陌山塬与崤山连绵群山之中,且不在山口,而在峡谷入口两三里之后;进得关城,便又是深长如“函”峡谷;后世《水经注》云:“(河水)北出东崤,通谓之函谷关也。邃岸天高,空谷幽深,涧道之峡,车不方轨,号曰天险……岩险周固,衿带易守!”若仅仅是如此道长长山谷夹在两座小山之中,或可绕道背后,在兵家也并非难事。偏偏是崤山、桃林高地与陕陌三大块高原山地纠结盘桓,方圆几近千里。仅仅桃林高地之夸父山,便是“广圆三百仞”。函谷关北面陕陌山塬更是高山连绵,大河奔涌其间,两岸层峦叠嶂,最高座开山竟是“方可里余,三面壁立,高千许仞”!如此山塬环结,林木苍茫,人迹罕至,便成横亘在中原与秦川之间道难以逾越广袤天险。从中原西部进入关中,便惟有函谷关条道。
秦国收复河西,重新夺回函谷关后,便对函谷关大加修葺。除关城全部改用长大石条砌垒,更重大改进,是将关城城墙向两岸山塬各自伸展十余里,便成以关城为轴心道小长城。两端长城山顶处,设置两座烽火台,但有敌情,孤直两柱狼烟在山顶直冲云天,关中蓝田塬也能目然。长城之上,女墙垛口与石条城墙连为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