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前期确是北曲南戏泾渭分明,杂剧算是士大夫之戏,而南戏则被视为下品,只有文社书生肯写戏,南戏中也没几个名家。而到正嘉年间,大量南方才子、士人开始创作戏曲,南戏北曲也渐渐交融,北方杂剧吸取南戏形式,也从四幕短剧拉长到多幕联续剧,戏、剧中都有南北曲混用情况……
历史经验证明,他设想是完全正确而且必然会成功!
只要这出戏做好,他就是戏曲史上南北合流第人,不但能上专业论文,百度百科,说不定大学戏曲课选修课上讲到郑朝戏曲发展时,都得提他宋三元两句!
十五块钱花得真值,点儿都不肉疼。
宋时越想越精神,干劲满满,饭都不想吃,只捧着杯冰酒酿慢慢喝着,边喝边细品比酒浆还醉人论文。
讲到表演,两位制作人、编剧都懂得欣赏,却不像后世那些票友样,上手就能唱能演。
宋时跟他们谈度曲填词,二人都能侃侃而谈,比他还熟练;但讲到手眼身法步,就只知道些做熟套路,更高级表演技巧理论就得靠他这个六百年后穿越者。
这出戏不光是赵李二人定情作,更是他这个隐形大男主扬名作,必须得做好做精!
为此他甚至不惜在晋江花整整十五块钱,买下篇讲解戏剧表演程式论文。幸亏前些日子投篇《古代僧人休闲活动状况》科普短文过稿,给他赚三十,打开晋江网便先有消息通知报喜,不然凭空出这笔钱,他总得心疼得顿饭吃不好。
说到吃饭,此时也确是该吃饭。
这篇论文也挑得正好,其中就有古代戏曲手眼身法步
赵书生他们来早,不必招呼,家里厨子就已做待客菜。有福建风味扣肉、蒸鱼,京里常吃蒸酱鸡、炒鸡块、干炸肉圆、汤肉圆作嘎饭,外添大盘应时酥炸河虾、小螃蟹,另四碟天目笋、酱瓜、茶干、糟鱼作下酒。
酒是新做甜酒酿,用井水冰过,喝着凉丝丝解暑,却不上头,喝过酒还能对着稿子再战。
因他之前改稿改得太狠,赵悦书和邓书生脑子在他鞭策下狠转上午,腹中空空,两人都比平常饿得多,谦让两句,便都不客气地将筷子朝那几盘硬菜伸去。
而负责任审批主管领导宋三元此时已经主动担起艺术指导重任,拿汤匙随意舀着壳酥肉嫩炸小虾小螃蟹吃,在脑中翻看新下论文。
这篇论文从古代歌舞百戏直写到现代京剧和地方剧种。他并没直接跳到现代戏,而是先看看自己身处历史时段戏剧艺术特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