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拍脑门,自嘲地笑笑,跟着又想起另个问题——羽毛球运动风行得可真快啊。前些日子刚做好球拍时,除送给他娘和嫂嫂们娘家,他还给京里桓小师兄送套,不会等他回京时,京城也这流行起来吧?
他此时才想起京城,京里却早流传起桓给事中文章:“吾弟子期手制此球,以寄心曲,凌虽不敏,当试为解之:其头则圆,以应浑天之象;其尾则张,因含太空之虚。静处竹笥,片羽不敢轻动;应拍而起,扶摇可上九霄……
“场下规矩疏阔,方明克己之心;拍中罗网森严,不伤清白之质……”
这篇文章岂止是写羽毛球,更是借着羽毛球写出他们读书人应有之志——
未遇时静心修己,固守圣人之道;旦遇到机会展露才能,便借力而上,高居朝堂经世济民。越当无人约束之时越要有克己复礼之心,事事处处都不逾矩。唯因自身白璧无瑕,故朝廷法度虽然森严,也不会无故加罪于他。
来装订上,给与会名家学者每送两套,富余还分送给亲朋好友和侄子们老师。
拿着书人先不必看诗文,就都被内页设计吸引住视线——页边空白处以点连线画出界栏,还夹有印着花样稿纸,岂不就是让他们写批语?
写,自然得写!不只是自己写,还可将书借出去看人家题写批语,与自家相对应,也是番乐趣。
虽然这诗集比不上吴中才子、京师名家之作,但都是自己相熟人写成,天下闻名宋氏印书法印制而成,又能广邀亲友起提笔鉴赏批评,那感觉自然不样。
被徐知府召去参加诗会批名士才子间,悄然流行起互换诗集,在预留评论栏里交换批语风气。
只读这文章,便能看出桓给事中是个志诚守礼君子。
更能看出这羽毛球是宋三元亲手制成,前所未有新物事,令人不禁心向往之。
宋三元
宋时却没赶上这趟潮流。他把僧寺休闲体育情况文稿写出来之后,又翻史书、杂记,又抄诗评,好容易整出篇看着有过稿相小短文投到晋江文献网。
这忙起来便不知日夜,再走出房门,外头已然风光变幻——
他只扬扬手伸个懒腰,就看见隔壁院小厮趴在屋顶捡羽毛球。空中回荡着少年少女笑声,紧张尖叫,伴着半空中时隐时现羽毛,让他恍惚间以为自己穿回六百年后。
然后他才想起来,这球是他自己搞出来,连儿童垂钓磁铁鱼他都搞出来,好好儿童玩具还让他示范成文艺老年情怀寄托。
写起论文真是什都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