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此后,在册立太子问题上,万历确实消停
——整整消停
四年多。当然,不闹事,不代表不挨骂。事实上,在这四年里,言官们非常尽责。他们找到
新
突破口——皇帝不上朝,并以此为契机,在雒于仁等模范先锋
带领下,继续奋勇前进。
但总体而言,小事不断,大事没有,安定团结局面依旧。
直到这历史性天:万历十八年(1590)正月初
。
解决雒于仁事件后,申时行再次揭开盖子:
“臣等更有事奏请。”
封郑妃为皇贵妃,认为这是不妥
。恭妃先生皇长子,郑妃生皇三子(中间还有
个,夭折
),先来后到,恭妃应该先封。如果您主意已定,
定要封,也应该先封恭妃为贵妃,再封郑妃皇贵妃,这样才算合适。”
“此外,还认为,陛下应该尽早立皇长子为太子,这样天下方才能安定。”
万历再次愤怒
,这可以理解,苦思冥想几天,好不容易想出个绝招,自以为得意,没想到人家不买账,还
言点破自己
真实意图,实在太伤自尊。
为挽回面子,他随即下令,将姜应麟免职外放。
好戏就此开场。天后,吏部员外郎沈璟上书,支持姜应麟,万历二话不说,撤
他
职。几天后,吏部给事中杨廷相上书,支持姜应麟,沈璟,万历对其撤职处理。又几天后,刑部主事孙如法上书,支持姜应麟、沈璟、杨廷相,万历同志不厌其烦,下令将其撤职发配。
“皇长子今年已经九岁,朝廷内外都认为应册立为太子,希望陛下早日决定。”
在万历看来,这件事比雒于仁酒色财气疏更头疼,于是他接过
申时行刚刚用过
铁锹,接着和稀泥:
“这个自然知道,
没有嫡子(即皇后
儿子),长幼有序。其实郑贵妃也多次让
册立长子,但现在长子年纪还小,身体也弱,等他身体强壮些后,
才放心啊。”
这段话说得很有水平,按照语文学来分
在这场斗争中,明朝大臣们表现出无畏
战斗精神:不怕降级,不怕撤职,不怕发配。个顶个地扛着炸药包往上冲,前仆后继,人越闹越多,事越闹越大。中央
官不够用
,地方官也上书凑热闹,搞得
塌糊涂,乌烟瘴气。
然而事情终究还是办成,虽然无数人反对,无数人骂仗,郑贵妃还是变成
郑皇贵妃。
虽然争得天翻地覆,但该办事还是办
。万历十四年三月,郑贵妃正式册封。
这件事情成功解决给万历留下
这样
个印象:自己想办
事情,是能够办成
。
这是个错误
判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