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之后,他终于找到
合适
对象——因为
次偶遇。
嘉靖三十七年(1558),戚继光因事出公差,事情办完后,他没有原路返回,却兜个圈子,准备视察民情。
然而当他偶然路过个地
谭:……
戚:当然,如果敌人再退,他们还是会追,但若敌人回军,他们会再次撤退,据统计,但凡与敌相接三十步内,即将肉搏之时,他们
般会全军退走。总而言之,关键时刻实在靠不住。
谭:那你打算怎办呢?
沉默片刻后,戚继光用声重重
叹息结束
这次谈话:
“也没有办法。”
作战十分勇猛,听命从不迟疑,冲锋陷阵,非常积极,是战斗主力。
谭:有什问题吗?
戚:但他们每次打仗之前,都要和谈条件。
谭:谈条件?
戚:作战以前,他们要求必须知道作战对手和人数,然后自行内部商议,如果认为能打,就作战,但要是他们认为不能打,即使费尽口舌,他们也绝不会卖力。
其实在两人这次谈话中,涉及到
个十分重要
理论——地理决定论,
般说来,生活在艰苦山区
人性格比较强硬,而且民风彪悍,不怕死,而在经济发达地区,混碗饭吃实在不难,不到万不得已,鬼才愿意拼命。
处州地区多山,经济条件差,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当地人向来信奉脑袋掉碗大个疤之类
玩命理论,绍兴山清水秀,读书人众多,且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如徐渭),实在不行还可以搞点旅游服务业,实在犯不着去拼死拼活。
而对于这种地区差异性,单靠训练是无法解决,戚继光确实没有办法。
没办法就只能凑合着过,但逢作战,戚继光只能安排绍兴兵守营,然后去跟处州兵做思想工作,劝说他们奋力杀敌。此来彼往,疲于奔命,每次打完
仗,都得累得半死不活。
为让自己不至于在战死之前,就被活活累死。戚继光决定去寻找
群勇猛强悍
人,来代替现有
士兵,组建
支真正战无不胜
戚家军。正如他跟胡宗宪所说
那句话——堂堂全浙,岂无材勇?他相信自己终究是会找到
。
谭:……
这还没完,头疼在后面。
戚:相对而言,绍兴兵更加听从命令,无论打什仗,他们从来不会拒绝,完全服从,而且不怕辛苦,扎营修城之类
力气活,安排他们干,他们就会尽力去干,且从无怨言。而在战场上,如果敌人退却,他们会主动追击。
谭:遵从军令,作战勇猛,这不是很好吗?
戚:但问题是,如果敌人进攻,他们就会主动撤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