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远眼光来看,这些人节奏似乎大多不适合执笔创作小说。
当然,职业小说家中也有被称作天才人,还有脑袋好使人。只不过他们不单是通俗意义上脑袋好使,还是小说式脑袋好使。然而依所见,单凭那副好使脑袋能对付期限——不妨浅显易懂地称为“小说家保质期”——最多不过十来年。旦过期,就必须有更加深厚、历久弥新资质来取代聪慧头脑。换句话说,就是到某个时间点,就需要将“剃刀锋利”转换为“砍刀锋利”,进而将“砍刀锋利”转换为“斧头锋利”。巧妙地度过这几个转折点作家,才会变得更有力量,也许就能超越时代生存下去。而未能顺利转型人或多或少会在中途销声匿迹,或者存在感日渐稀薄。脑袋灵活人或许会顺理成章地各得其所。
那,对于小说家来说,什才是“顺理成章地各得其所”,如果允许直抒己见,那与“创造力衰减”几乎就是同义。小说家和某种鱼模样,倘若不在水中始终游向前方,必然只有死路条。
就这样,对那些长年累月孜孜不倦地(可以这说吗?)坚持写小说作家——也就是同行——律满怀敬意。诚然,对他们每部作品会有个人好恶,但觉得是、二是二,这些人能作为职业小说家活跃二三十年,或者说存活下来,并有定数量读者,身上必定具备小说家优秀而坚实内核。那是非写小说不可内在驱动力,以及支撑长期孤独劳作强韧忍耐力。或许可以说,这就是职业小说家资质和资格。
写出部小说并非多大难事。写出部上乘小说,对某些人来说也并非多大难事。虽不说手到擒来,也并非难以企及。不过,要持之以恒地写下去却难之又难,绝非人人皆能。正如刚才说,想做到这点,就必须具备特别资格。而它与“才华”恐怕是风马牛不相及。
那,该怎样分辨有没有这资格呢?答案只有个:直截当地扔到水里,看它是浮起来还是沉下去,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这个说法虽然粗,bao,不过人生好像原本就是这样。何况不去写什小说(或者说本来就没写小说),反倒能聪明高效地度过人生。尽管如此,还是想写小说、觉得非写不可,那就去写小说吧,并且直坚持写下去。对于这样人,身为个作家,会敞开胸襟欢迎他。
欢迎跳上擂台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