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季路是赵无恤前世就听说过,冉求名字则在中学时篇课文里出现过,其他几人也零星听子贡谈及。
他暗暗想道,德行出众可以作为供奉在朝堂吉祥物,作为万民效仿楷模,擅长处理政务能够治理城邑地方,能言善辩做外交行人。文学和后世文学有些不样,指是熟悉礼乐和古代文献,官方要搞各种典礼,离不这方面知识,国君制定政策要找历史依据,也离不这方面知识……
子贡和子服何能耐,赵无恤都见识过,两人算得上是国之才,子贡再经过几年成长历练,或许能成为和张孟谈样王霸之才!想来孔门诸子能将名字铭刻在历史上,并能得到这两人
子逐渐增多,于是便在曲阜设私学,传授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时已经渐渐由“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赵无恤曾就读过新绛泮宫就形同虚设,成贵族子弟们拉帮结派,演戏政治斗争地方。而其余各诸侯、邑、乡公室教育更是荒废得不成体统,号称继承完整周礼“周公之国”鲁国,三桓之孟僖子随同鲁昭公出访楚国,竟因为学礼不精而不能很好地处理外交事务。
在卿大夫贵族教育没落同时,民间士人私学教育却在悄然崛起。各诸侯国甚至各卿大夫私门需要士为他们服务,争相养士,比如赵鞅就养百余名士人,并从中发掘出尹铎,郑龙,虎会等人。
士出路渐广,渐渐出现与血缘、宗法关系并不严格要求士阶层,而“士”培养也就成为迫切要求,私学便应运而生,其中佼佼者,就是孔丘。
于是在孟僖子因为不知礼而深以为耻后,就出现让嫡子和庶子向穷士孔子请教学问,以师事之情况。
“孔子宣课虽然有教无类,但也将弟子分为在籍,升堂,入室三等。其中在籍之徒有近千人,升堂而学习而精通六艺弟子有数十人,皆异能之士也。其中根据专长不同,分为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科。”
“德行方面突出: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擅长处理政事:冉有,季路。能言善辩是宰,子贡。此外还有不少文章博学弟子。”
无恤好奇地问道:“敢问入室弟子有几人?”
“孔子曾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子路虽然是孔子最亲近学生,却仍未入室,子贡亦然。如今入室,唯独颜回人而已!”
如果说在籍弟子是普通教育,登堂弟子是精英教育,那入室弟子,应该是能与孔子相知之人方能得到这荣誉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