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恤当即下令道:“将陶窑先停工,再琢磨下釉成分,乡司徒寻几个熟悉山路民众,带上两更卒,备齐工具,去山上开采露天石涅,余自有大用!”
于是就有窦彭祖招来井、田贲等人举动,听说是君子需要,田贲带着立功赎罪想法,捋着袖子干劲十足,和众人背着竹篓,扛着锄、铜锸上山去,井直卯着和田贲较劲心思,也不甘落后。
他们在山上呆宿,第二天午后,数十名更卒和野人背着竹篓,运回来几百块黑漆漆东西,正是石涅,堆叠起来高过门楣。
赵无恤闻讯后前来观看,也不理会腆着笑脸邀功田贲,拿起块“石涅”,发现果然是前世煤炭,掂量几下,发觉足足有三四斤重。
他大喜过望道:“这些都是好东西,旦烧起来,烧窑可以达到千三百,千四百度,可比木柴和木炭产生温度高多!”
环境恶化,不得不迁都新田历史。
《周书》有规定,“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已经开始提倡合理砍伐合理利用,不违天时。“堕山”,也就是伐尽山树木,被认为是邑之主绝不应该做事情。
何况,回想起后世家乡甘陕水土流失恶果和惨象,赵无恤也心有余悸,而从遥远霍山、吕梁等地购买木材和木炭,又会加大瓷器成本。
再说,晋国地处山西,本身就坐在个大宝库上面啊,只是还无人发觉利用罢。
于是赵无恤唤来计侨、窦彭祖和当地长者询问后,得知他想要那种东西,附近山中确是有!
“温度?千三百,千四百?”计侨和鲁陶翁面面相觑,他们还是第次听说,这又是君子什奇思妙想?
先秦时还没有个标准温度概念,只能靠巧匠肉眼观察火焰颜色,来判断温度高低,以及窑、炉内气氛。
正所谓:“凡铸
还是桑羊翁则提供条线索:“成乡之山,其阳有少许赤铜,但深埋于土,无法掘出。其阴多石涅,通体黝黑,若以草燃之,则烟腾火发,和君子所说,点火即燃煤炭似乎有些相似。”
赵无恤听罢眼前亮,桑羊翁所说,应该就是露出地表煤层。
“那地方远?”
“不远,只需走三个时辰山路,天夜便可来回。”
赵无恤也想起来,自己来成乡时,确远眺望见黑黝黝山体,当时还以为是黑色石头,却不知是如此宝贝。它们被当地人称为石涅,许多裸露在外,随着风吹滚落到山下道旁,被当地居民当石头丢到旁,很少有人意识到这是效率惊人燃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