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嬲”字,却足以说明章太炎态度。“嬲”,其意为打扰、纠缠,或许在章太炎看来,南京方面为此事屡次相扰,实在没有办法,才前去应付下,自己本身对此并不多热心。而在先前与弟子信中,章太炎说:
果有匡时之志者,当思刘晔有言,昏世之君不可赎近,就有佳者,能听至言,十不过三四,量而后入,不可甚亲,乃得免于常絓。昔人与汉高、句践处,功成便退。若遇中材,事得就,便可退矣,毋冀功成也。入吾门者,宜视此。
由此可见,虽然章太炎度受到各种反对广东g,m阵营人吹捧拉拢,自己在政治主张上也受其影响,但在关乎出处进退基本原则上,他还是十分冷静。他认为在当时环境下,投身政治活动点到为止即可,不必与各派政治力量过度捆绑在起,以免陷入太深,身受其累。他毕竟与北洋集团斗争十余年,对孙传芳等军阀本质其实是有清醒认识,并不想让自己完全被其利用,或者成为彼辈同路人。
但问题在于,面对民初以来混乱局面,大多数民众对北洋集团本无太多好感。而随着国民g,m运动蓬勃展开,在经历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g,m者广泛宣传下,北洋军阀形象迅速负面化,凡是与他们有联系个人或群体,也成为被激烈批判对象。比如《新青年》杂志主要作者高涵就撰文评论:“如果雅歌、投壶真正可以保境安民,礼义廉耻真正可以行于禽兽世界,那,们似乎也犯不着希望他们退伍,自然淘汰似乎暂时也淘汰不他们。可是老天爷太恶事做,偏给人类点良心,受良心驱使,偏要箪食壶浆欢迎新年,深恶痛绝诅咒老人。”在此除旧立新观念下,他奉劝“般精神上老人,早早升天,不要转那临去秋波,来耽误青年大事”。在这里,他虽然没有点出章太炎名字,但不难看出所谓“精神上老人”,就包含章太炎。相似地,陈独秀认为由于章太炎领取孙传芳大洋,所以才发表支持孙传芳“讨赤”电报,他们二人“在那里演唱双簧”。章太炎替孙传芳“摇旗呐喊”,实属“廉耻丧失”之举。像章太炎当年对俞樾“谢本师”样,章太炎弟子周作人有感于老师反对北伐,与军阀往来频繁,也公开撰文,认为章太炎“似乎已经将四十余年来所主张光复大义抛诸脑后。相信师不当这样,这样也就不是师”。所以声明“此后先生有何言论,本已与不复相关,唯本临别赠言之义,敢进忠告,以尽寸心:先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