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建设可言”。“昔日为民权激战时期,今日为民党与官僚激战时期。”在他看来,民初政治乱象必然不得人心,旦国民党重整旗鼓,定能获得全国大多数民众支持:“国民良心尚存,不患不赞成吾党,吾党共和目不患不能达到。”
但现实却是,袁世凯手握重兵,并且将参议院中反对党逐个清除。国民党成为袁世凯欲除之而后快眼中钉,梁启超等人组建进步党则变成他用来排挤国民党工具,旦国民党在参议院中没位置,进步党也难逃卸磨杀驴下场。为讨伐袁世凯,国民党发动“二次g,m”,但因实力过于悬殊,终究难敌袁世凯北洋军。更为重要是,当时国内大多数资产阶级与政治精英并不支持国民党之所为,认为后者好乱成性,只会破坏,不知建设,反不如袁世凯能够给中国带来稳定。在中国经济中心上海,“商民日盼北军续至”,他们希望北洋军鼓作气,“不特纾目前之急祸,并可除永远之根株”。章太炎所憧憬“国民良心尚存”,至少在此间大多数有话语权人身上很难看到。可以说,从辛亥g,m到二次g,m,章太炎为建设新z.府不辞辛苦,但结果却是竹篮打水。
为什会这样?其实章太炎撰于清末那些政论已经给出答案。那时他呼吁g,m应是“平民g,m”,不但要推翻清z.府,而且要改造不合理社会经济结构。他警惕有名无实代议制,希望建立名副其实m;主制度。这些主张在辛亥g,m之后却都未实现。关于民初政坛,正如李剑农指出,“自有政团以来,都是没有民众作基础政团,政团不过是读书绅士阶级专用品”,“满清颠覆后,所有政党都与民众不发生关系,都成水上无根浮萍”。具体到地方上,王绍鏊回忆,他在江苏都督府任职期间,曾赴苏南带进行竞选演讲,但“听讲人大多是士绅和其他中上层人士”。他分析其原因:
那时选举有许多限制。例如,没有定数目财产,就不能参加选举。竞选者知道劳动人民不能参加选举,也就并不把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所注意只是那些士绅之类人。由此可见,当时从事政党活动人,所争民权实际上只不过是“绅权”而已!这些来自士绅阶层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联系依靠也是士绅阶层,同广大劳动人民是根本隔绝。正因为这样,他们很容易被袁世凯这样人所利用。
正像他所说,由于辛亥g,m没有改变中国土地制度,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结构,过去那些政治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