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第三类并不是主要依靠摩尔定律来推动性能改进,聪明设计比缩小晶体管更重要。如今,大约四分之三这类芯片是在180纳米或以上节点工艺线上生产,这是种在20世纪90年代末首创制造技术。因此,这细分市场经济性不同于逻辑芯片和存储芯片,这两类芯片必须无情地缩小晶体管才能保持领先地位。第三类芯片制造厂通常不需要每隔几年就竞相制造更小晶体管,因此它们成本要低得多,平均只需要四分之先进逻辑芯片或存储芯片制造厂资本投资。如今,最大模拟芯片制造商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大部分芯片生产也发生在这三个地区,只有小部分外包到中国台湾和韩国。其中,最大模拟芯片制造商是TI,该公司未能在个人电脑、数据中心或智能手机生态系统中建立起英特尔式垄断地位,但仍然是家中等规模、高利润芯片制造商,拥有大量模拟芯片和传感器产品。现在,除欧洲和日本类似公司外,还有许多其他总部位于美国模拟芯片制造商,比如安森美(Onsemi)、思佳讯和亚德诺(AnalogDevices)。
康俊宇(JoonkyuKang,音译),《DRAM行业研究》(AStudyoftheDRAMIndustry),硕士论文,麻省理工学院,2010年,第13页。田口弘子(HirokoTabuchi),《在日本,个人电脑芯片制造商破产》(InJapan,BankruptcyforaBuilderofPCChips),《纽约时报》,2012年2月27日。瓦纳斯等,《在不确定时代加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第18页。相反,内存市场直被接受代工少数几个工厂(主要在东亚)主导。这两种主要类型存储芯片(DRAM和NAND)不是来自以发达经济体为中心分散供应商,而是由少数几家公司生产。对于20世纪80年代硅谷与日本竞争半导体DRAM存储芯片而言,个先进晶圆厂可能耗资200亿美元。过去有几十家DRAM生产商,但现在只剩下三家主要生产商。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几家苦苦挣扎DRAM生产商合并为家名为尔必达(Elpida)公司,该公司试图与美光、三星和SK海力士(SKHynix)竞争。到2010年,这四家公司控制大约85%市场份额。但是,尔必达直在为生存挣扎,直到2013年被美光收购。与在韩国生产大部分DRA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