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势力不断冒出来,等等。把这些离心力量不断涌现统称为“封建回归压力”。当然,这不是指“封建制”作为种正式制度回归,而是指“封建性”回归,即权力分散化、碎片化、蜂巢化自然趋势。
像西汉“七王之乱”、东汉豪强政治、三国军阀割据、北朝关陇集团、唐代门阀政治、唐中期藩镇割据,都是这种“封建回归”压力体现。为稳固统治,皇权不得不和这些豪强、门阀、军阀势力结盟,但是旦结盟,这些势力又有可能喧宾夺主。所以,中国国家建构,也不是商鞅颁布个法令、夜之间就完成,而是在跨越千年进化过程中,反反复复、断断续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但是,最终,中国皇权克服“封建回归”压力,走向相对稳定中央集权体系。皇权是怎做到?关键字,就是文官制中这个“文”字。突出“文”,就必须抑武、抑财、抑商、抑教;也只有联合“文”,才能抑武、抑财、抑商、抑教。比如,在中国历史上,比较成功皇帝都要抑武削藩,打击可能坐大军事势力。这方面故事大家都知道,不用多说,刘邦贬韩信、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朱元璋杀开国功臣,都是这种传统体现。
又比如,打击豪强,抑制工商,钳制可能坐大经济势力,也是中国古代皇权长期斗争方向。秦始皇“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汉武帝“算缗告缗”,都是抑制商业势力表现。中国很多朝代都有“抑兼并”措施,防止土地变得过于集中,防止豪强地主势力出现,这其中有养民惜民成分,但是防止经济权力挑战政治权力,也是个重要考虑。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能世代积累财富,因为你旦富到定程度,官家常常就盯上你,把你打回原形。看学者王毅写《中国皇权制度研究》里面提到,为什中国人虚无主义精神传统比较发达?“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堆草没”,等等,正是与皇权下缺乏产权保护制度结构相关。
打掉更具独立性经济势力、军事势力、宗教势力,读书人集团就浮上来。靠什机制浮上来?最开始是“察举”,后来发展出举世闻名“科举”。科举制优点,大家都知道,它以择优录取方式为官僚机构提供批能人,为寒门子弟上升流动提供个通道,让社会竞争变得更加公平。
但是,从国家建构角度来说,它另个重要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