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人才有资格发声但会认为能以当事人身份发声是种巨大特权至少在面向部分读者时是这样。即使说得比较深入大家也很容易被说服因为他们下意识地认为“当事人都这说准没错”当然这有利也有弊。如今无论是这类禁忌工作从业者还是LGBTQ群体内部发声者都有所增加但数量仍然有限而且不定能保证当事人身份多元化他们说话也时常被用于支持违背自己初衷讨论说不定还会被贴上叛徒标签。
还记得大约三年前谐星组合“隧道二人组”小品“保毛尾田保毛男”[2]被骂上热搜。这个三十多年前小品将男同性恋者塑造成恶心滑稽形象以此博取观众笑声而今在个特殊节目上再次登场。当年公众认识相当浅薄现在电视台却特意复活这种歧视性表达方式如此恶趣味做法引发舆论热议。当时变装皇后MitzMangrove[3]在周刊连载中质疑抗议中陈词滥调“‘说ホモ和オカマ不行说ゲイ和オネエ就可以。’[4]这是谁规定什时候规定”“是时候意识到仅仅‘掩盖歧视’是毫无意义。”看到当事人发声为节目辩护人们仿佛也放心不少越来越多人发表赞同意见。
MitzMangrove文章本身并没有大力为那段小品辩护而是从亲身经历出发写出抗议内容中令人感到不适地方。还记得之前碰巧遇到他时候他说“到头来大家看到当事人都这说就会松口气可这样也不太对。”这句话让印象深刻。造成这种现象原因之可能是越来越多人不看原文只看网络新闻和推文就开始二次引用。自己也有类似经历文章常被人断章取义贴上“前AV女演员拥护/反对××”标签可压根不记得自己拥护过那个观点或反对过那项运动。但也不能味责怪网络新闻在工作中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文章有可能被过度解读。
感到这项工作既麻烦又复杂。写作这个行业身处缝隙之中要围绕当下热点话题找寻还没有被别人说过东西。但有些时候正因为是当事人又想对那些搞错重点支持者冷嘲热讽几句。有些人大体上站在指责歧视方但他们具体言行也可能让人不舒服。
前些天网友抗议某连裤袜品牌宣传图有性消费嫌疑最后品牌方撤下引发争议图片。[5]
有网友表示“女性购买这种商品是为时尚穿搭和保暖品牌方却把男性会喜欢性暗示图片放在网上岂有此理。”看到这样意见险些下意识地提笔写道“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