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过去经历战场也好,烦恼也罢,都会体现在这个人上。即使不细问,也能看出此人“当下”正源于种种过去。然后你会心生感慨:幸好没在那时候认识她/他。经验与时间磨砺
有所体会。
这位银发小个子女性在美国女性主义者聚会上发表如此激进演讲。当时,三十多岁也坐在台下。因为心中感佩,走到初次见面她跟前请求:“可以让把你演讲介绍到日本吗?”其结果,就是后来翻译引进《看着眼睛——女同性恋谈老年歧视》(芭芭拉·麦当娜、辛西娅·瑞琪合著,寺泽惠美子等人译,原柳舍,1994年)。
她还写下面内容:
年轻女性会跑到这种老女人身边,请求把过去生活经历讲给她们听,却从不问每天有何感想、做什。没错,她们只在乎“过去”,却对“现在”漠不关心。明明不是“过去人”,依然继续生活着,只不过是个年龄大些女人。老年人不是过去躯壳。非但不是,他们还正在无人走过年龄段,积极探索日日崭新现实。
在时常拜访老年社区里,大家做自介绍时都不会提及过去职业和经历,这是条不成文规定。因为每个人都已经退出职场。“虽然不知道其他人在外面世界是什身份……”但在这里,每个人都是无名之辈。
他们不提及个人背景,但会分享自己眼下沉迷兴趣。比如,“最近在画油画”“加入歌剧爱好者俱乐部,很期待年度公演……”“想学陶艺,所以来到这里”。
不过,随着彼此慢慢熟悉,会发现对方爱好、特长也都不再重要。
有位年长朋友告诉:“上野啊,这只是世人所谓兴趣。真正重要,不是那个人做些什。”这句话令印象深刻。
做什不重要,重要是这个人本身。这不是头衔、地位所能衡量,而是那个人样子、举止、说话方式,以及做事态度等呈现出来。换句话说,个人,是解这个人最重要窗口。越来越认同这种观点。因为想与之共处,都是些不凡人;想与之重逢,也都是些让人神清气爽人。
与人见面时,们很容易以对方过去为标准来衡量对方。也常被人当作“传说中上野女士”。但与人交往,接触不是对方过去,而是现在;不是对方工作,而是人品。无论个人成就多辉煌,要是毫无体谅之心,也不会有人搭理。过去地位和成就不能成为此时此地傲慢无礼免罪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