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顾念亲情,陈文港甚至想过揣着明白装糊涂就这样算。
他母亲据说是在儿童之家长大,只给他留下些温暖但已十分稀薄记忆,但并无个娘家亲戚。自记事起,他们能走动亲戚只有父亲这边。谁能比亲手足还亲?
陈文港不是不知道大伯两口子都是算计人。但人始终是群居动物,不是完全独立孤岛。就算浅薄点亲情也还是亲情,也多少有点温度。
总觉得,闹得老死不相往来,就真个亲人也没有。
但后来有天,大伯突然主动把抚恤金转给陈文港,说给他攒得差不多,让
大伯陈增家对陈文港都很热情,平时抠门大伯母特地买只鸡回来炖。
陈增拉着侄子倒酒:“平时也不常来,今天定陪大伯喝两杯。”
陈文港笑着拒绝,推说酒量真不太行。主要是陈增嗜酒,喝起来就打不住。
“你也不想想,人家文港在郑家是什样生活水准。”大伯母嗔怪丈夫,“平时要喝也肯定喝高级洋酒,什拉菲啦,香槟啦……谁陪你喝那烧刀子?”
大伯母多少有些市侩,她说话中不中听,陈文港都耳进耳出,并不放在心上。
晨光熹微里,陈文港顺道去看他小时候和父母生活房子。
就在和卢家隔三道门地方。
老城区民居保留着小渔村原汁原味古朴,低矮屋宅鳞次栉比,积木玩具样挤挤挨挨地摞着。外墙涂刷成白色,房顶刷成蓝色,在无数次台风和,bao雨冲刷后染满斑驳。
他停在自己家门外,只能隔着墙看看,这里已经被租出去,里面住是其他人家。
突然大门敞开,有个母亲带小孩走出来,肩膀上扛着吉他,大概要去兴趣班。
何况他今天目堪称来者不善,她待会儿说不定还后悔炖鸡。
情况主要是这样——
陈文港父亲去世时,郑秉义给丰厚抚恤金,并家中房子和他生前些积蓄,都应由独子陈文港继承。但因为陈文港年纪小,于是由律师见证,成年前将财产交由大伯代持。
代持协议约定是成年后归还,但直到陈文港十八岁,始终没人提过这件事。
大伯家日子并不丰裕,他在郑家过得衣丰食足,多少难张这个嘴。
母子俩并不认识他,边说着老师今天要教什,边与他擦肩而过。
趁着开门瞬间,陈文港往院子里瞥眼,院中场景闪而过。
他童年时期生活痕迹大概都已不在。
大伯家住在春桃街,离江潮街只有两个街区距离。
陈文港在小摊小贩叫卖声中步行前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