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注》中借老人家话,阐述
长生之法,也就是修道之法,这是道门传承衣钵
最重要方式。可赵然却觉得,《道德真经》是讲述对道
本源追溯
,强行将其与长生之法挂钩,会显得很是别扭。
举个例子,老人家已经说过,道是虚无,没有好坏之分,没有善恶之念。可张天师注释说,“道设生而赏善,设死以威恶”,又说“仙士畏死,信道守诚,故与生合也”,那
赵然不禁要问,既有赏罚之举,必有好恶之分,这不是说天道是有思想
?与老人家所云,不是矛盾
?因此,赵然
理解是,《道德真经》是理解天道
著述,或许修行到
至深处,能够从中悟出飞升
法门,但那属于最高等级
范畴,绝不是
般修道人士可以参研
。
除长生之法外,张天师还讲述
普通世人应该怎
做。有资质根骨和天赋才干参与修道
人毕竟是少数,剩下
大多数人怎
办?张天师继续借着对老人家话语
解释,阐发
世俗统制
规则,君王应该怎
做,臣吏应该怎
做,百姓应该怎
做。即“治国之君务修德,忠臣辅佑在行道,道普德溢,太平至矣,吏民怀慕,则易治矣!”
由此,道门确立世俗王庭
运行规则,并以十方丛林而督之,以四方天地为贡,助有道者飞升。
赵然不惮以最大恶意揣想,也许就现世道门而言,《道德真经》并非是最重要经典,真正
核心典籍,应当是《想尔注》才对。就他
眼光来看,张天师对老人家
注释,是纯宗教
,正是因为把世人
理解全都从宗教
角度统
起来,才有
道门
存在。
好吧,胡思乱想归胡思乱想,赵然已经深入道门,就必须融入这套思想体系之中,哪怕内心深处再不以为然,表面文章也得好好作下去,就当是在读这世
考题和标准答案罢。
从《想尔注》读起,赵然终于开始入门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