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去建设和完善市场经济。比如说,发达国家有完善资本市场和法律体系,可以把民间积累大量财富引导到相对可靠企业家手中,创造出更多财富。而在改革开放之初,国资本市场和法律体系远远谈不上健全,民间财富也极为有限,社会风气也不信任甚至鄙视民营企业和个体户。这些条件都限制当时推动经济发展可行方式。
因此落后国家在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所采用组织和动员资源方式,必定与先进国家不同。所谓“举国体制”也好,“集中力量办大事”也罢,在很多方面并不是中国特色。今日很多发达国家在历史上也曾是落后国家,大多也经历过z.府主导资源调配阶段。但各国由于历史、社会、政治情况不同,z.府调配资源方式、与市场互动和协调方式也都不同。本书阐述“地方分权竞争+中央协调”或“官场+市场”模式,属于中国特色。
当然,并不是所有z.府干预都能成功。以工业化进程中对“幼稚产业”贸易保护为例。有国家比如韩国,在抬高关税、保护本国工业企业同时,积极提倡出口,以国际市场竞争来约束本国企业,迫使其提高效率,并且随着工业发展逐步降低乃至取消保护,最终培育出批世界级企业。但也有很多国家,比如拉美和东南亚些国家,对“幼稚产业”保护难以“断奶”,形成寻租利益集团和低效垄断,拖累经济发展。在更加复杂大国比如中国,两种状况都存在。既有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杰出企业,也有各种骗补和寻租低效企业。这种结果上差异,源于各国和各地政商关系差异。所谓强力z.府,不仅在于它有能力和资源支持企业发展,也在于它有能力拒绝对企业提供帮助。(15)
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动员土地、劳动、资本等资源并将其投入生产,满足社会需要。计划经济体制下可以动员资源,但难以满足社会需要,无法形成供需良性互动循环,生产率水平也很低。因此国市场化改革始于满足社会需要。1981年党十届六中全会提出“国所要解决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矛盾”。在改革过程中,由于各种市场都不完善,法制也不健全,私人部门很难克服各种协调困难和不确定性,z.府和国企于是主导投资,深度介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这模式成就有目共睹,也推动市场机制建立和完善。
但这种模式不能成不变,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