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工业就有七八个部委(机部、二机部等)。这种自上而下“条条”式竞争模式源自苏联。第二种是以地方z.府为主,在设定经济发展目标之后,放权给地方z.府,让它们发挥积极性,因地制宜,在实际工作中去竞争资源。这是种自下而上“块块”式竞争模式。(1)
即使在计划经济时期,这两种模式也直并存,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平衡直在变动和调整。毛**主席也并不信奉苏联模式,1956年在著名《论十大关系》中他就说过:“们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个积极性好得多。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点机动权也没有。”
改革开放以后,地方z.府权力扩大,“属地管理”和“地方竞争”就构成z.府间竞争基本模式。第章到第四章详细介绍这模式。这种竞争不仅是资源竞争,也是地方政策、营商环境、发展模式之间竞争。“属地管理”有利于地区性政策实验和创新,因为毕竟是地方性实验,成功可以总结和推广经验,失败也可以将代价和风险限制在当地,不至于影响大局。比如1980年设立第批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时,政治阻力不小,所以才特意强调叫“经济特区”而不是“特区”,以确保只搞经济实验。当时*xp对**勋说:“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条血路来。”(2)
在工业化进程中搞地方竞争,前提是大多数地区工业基础不能相差太远,否则资源会迅速向占绝对优势地区集聚,劣势地区很难发展起来。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工业体系在地理分布上比较分散,为改革开放之初各地工业发展和竞争奠定基础。而导致这种分散分布重要原因,是1964年开始“三线建设”。当时国际局势紧张,为备战,中央决定改变当时工业过于集中、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局面,要求“切新建设项目应摆在三线,并按照分散、靠山、隐蔽方针布点,不要集中在某几个城市,线重要工厂和重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要有计划地全部或部分搬迁到三线”。(3)在接下来10年中,国将所有工业投资中四成投向三线地区,即云贵川渝、宁夏、甘肃、陕南、赣西北、鄂西和湖南等地区。到20世纪70年代末,三线地区工业固定资产增加4.3倍,职工人数增加2.5倍,工业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