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供给比重不足三成,2014年上升到六成。2002年,中小城市建成区面积占全国比重接近半,2013年上升到64%。(5)土地流向与人口流向背道而驰,地区间房价差距因此越拉越大。
然而这种土地倾斜政策并不能改变人口流向,人还是不断向东部沿海和大城市集聚。这些地区不仅房价直在涨,大学高考录取分数也直在涨。中西部房价虽低,但年轻人还是愿意到房价高东部,因为那里有更多工作机会和资源。倾斜土地政策并没有留住人口,也很难留住其他资源。很多资本利用西部优惠政策和廉价土地,套取资源,又回流到东部去“炒”房地产,没在西部留下可持续发展经济实体,只给当地留下堆债务和片空荡荡工业园区。
建设用地指标不能在全国交易,土地使用效率很难提高。地方z.府招商引资竞争虽然激烈,也经常以土地作为手段,却很难持续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发达地区土地需求旺盛,地价大涨,本应增加用地指标,既满足需求也抑制地价。但因为土地分配受制于行政边界,结果却是欠发达地区能以超低价格(甚至免费)大量供应土地。这种“东边干旱,西边浇水”模式需要改革。2020年,中央提出要对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流转进行改革,探索建立全国性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见第二节),已是针对这情况改革尝试。(6)房价与居民债务:欧美经验和教训
居民债务主要来自买房,房价越高,按揭就越高,债务负担也就越重。各国房价上涨都是因为供不应求,来城市化过程中住房需求不断增加;二来土地和银行按揭供给都受政治因素影响。
在西方,“自有住房”其实是个比较新现象,“二战”之前,大部分人并没有自己房子。哪怕在人少地多美国,1900—1940年自有住房率也就45%左右。“二战”后这比率才开始增长,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达到68%。英国也差不多,“二战”前自有住房率基本在30%,战后才开始增长,全球金融危机前达到70%。(7)正因为在很长段时间里英美大部分人都租房,所以主流经济学教材在讲述供需原理时,几乎都会用房租管制举例。1998年,第次解到房租管制,就是在斯蒂格利茨《经济学》教科书中。逻辑虽容易理解,但并没有直观感受,因为当时认识人很少有租房,农民有宅基地,城里人有单位分房。城市住房成为全民热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