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导演分析说,中国电影商业化浪潮其实只是从本世纪初才开始,而在这十几年里,老辈编剧,其创作思维已经根本无法满足现有商业化需求,年轻辈编剧,又根本不知道如何去结构戏剧矛盾和戏剧冲突,导致写出
这虽然是中美电影论坛,但到最后不可避免演变成中国电影论坛,杜克安稳坐在这里,仔细听着这些中国电影圈内顶尖人物发言,也算是对中国电影市场次充分解。
在讨论中,中国影片质量低,导演难辞其咎。
因为自从中国电影进入到商业化模式之后,基本上实行都是从香港流传过来导演中心制,而不是好莱坞流行制片人中心制,现在中国最流行,就是在影片开始前或者结束后,字幕出来时,打上“某某导演作品”几个字,看起来除导演,其他切都是浮云。
而不管电影本身质量有多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绝大多数导演都会信誓旦旦宣称,自己这部作品是多呕心沥血,自己对于这个剧本是多喜欢,拍摄这个电影是多有诚意。
与这类“表功”相对应,就是这些导演们几乎无例外也会诉苦:拍摄环境多艰苦,演员们多危险……但对于观众来说,辛苦和危险,怎可能成为容忍部电影不知所云理由呢?
这种“苦肉计”已经无法继续下去之后,现在很多烂片导演也开始抱怨,其中最经典种说法,就是导演在私下里会把责任推到演员身上,比如对于演员片酬抱怨,去年年底,就有消息说某个女演员开出1000万部片酬,把很多想找她拍片人吓退。
位导演就私下抱怨说他这部电影本来想请圈内某某大牌,但对方要价太贵,制作资金很大部分被用来支付片酬,导致在其他方面预算不多,致使原定些特效、场景都无法完成,影片质量自然不可能很高。
在最近段时间,“高片酬”已经成千夫所指现象,导致不少演员也开始回应,宣称这也是“市场行为”:“猪肉还能涨价呢,演员片酬为什不能涨?要价高,那是因为市场有需求。”
演员抱怨当然也有道理,某些明星演员、明星导演因为以往些电影积累下来口碑,成为他们票房号召力保证,些年轻偶像,更是因其庞大粉丝群让诸多制片公司羡慕。
除把责任推给演员,许多导演也习惯性把责任推给编剧,很多导演都说,目前中国没有好编剧,仅剩几个质量不错编剧要价又太贵,而且交稿仓促,台词之类根本没有经过打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