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士复生,
钟应走进去时,屏幕里年轻林望归,正在蹩脚
弹奏
曲《渔樵问答》。
爷爷琴技确实不好。
而且这盘录像之中,他更加年轻,恐怕也就二十多岁、三十来岁
样子,连基本
剔弦、泼剌都非常生疏。
可是樊成云点儿不觉得这样
琴声刺耳。
他身前摆放着厚重绵长短清,与录像中杂音咔咔
僵硬琴声融为
体,似乎跨越
时光,在和林望归合奏
场渔夫与樵夫
对话。
但他比较担心,钟应承担十弦雅韵与十三弦筑
演奏任务,会影响指甲
愈合。
“你师父呢?”他忽然问道。
“樊大师应该可以弹奏十弦琴吧,就算只用其中七弦,他也能奏响这次汉乐府。”
“能是能。”钟应摘下义甲,笑着回答,“可是,师父要陪爷爷听音乐会,就不参加这次首演
。”
重现遗音雅社《千年乐府》,名家名琴众多。
去人。”
他们想做,不是单纯遗音雅社乐器
交响,而是汇聚
所有优秀乐器,为故人奏响完美乐章
旋律。
无论是西洋乐,还是新民乐,共同造就灿烂音乐文化,应当在
首《挽柩歌》里,转告这些期盼着战火熄灭,国富民强
伟大逝者。
这是他们持续寻找乐器缘由,更是他们对斯人已逝
祈祷。
祈祷在逝者世界,依然能够听到生者
声音。
钟应静静走过,不去打扰师父雅兴。
他走到后面
桌上,摊开
研究手稿有着陌生笔迹
批注,应当是宁明志留下
痕迹。
《猗兰操》诗词旁,写着——
“寻兰不见,阴阳相隔,谓之黄泉。”
《战城南》语句里,斜着飞出
句——
樊成云作为奔走数年,德高望重古琴大家,不参与首演,着实令许多人费解。
然而,钟应十分理解。
他和厉劲秋约好下次谱曲,回到樊林,问候
絮姐,就径直往琴馆里去。
上周,载宁静子终于信守承诺,将整理好手稿资料、林望归
录像,全都送
过来。
从那天起,师父就闭门谢客,整天待在琴馆,看看录像,弹弹琴。
厉劲秋毫不犹豫接下
这项重任,需要熟悉背诵查资料
汉乐府,又多
两首。
钟应作为首席助理,陪他弹钢琴、挑琴弦。
之前伤指尖
手指,覆上
层薄薄
义甲,半点儿不影响钟应
乐思与旋律。
厉劲秋心疼又欣喜,“幸好,等们排练完正常音乐会,正式演出
时候,你
手指就完全好
。”
他丝毫不担心钟应会因为长久没有用肉甲弹奏琴弦,导致技巧变得生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